足迹
欧阳修十讲豆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过五关斩六将的科场(第2页)

国子学是赵宋的中央官办学府,设有广文、太学、律学三馆。其中,广文馆教的是由礼部主持的进士科考试的各方面内容。宋代科举考试门类较多,但只有进士科最重要,声誉也最好,前途也最好,自然竞争也最为激烈。

天圣七年(1029)春天,欧阳修在广文馆的考试中荣登榜首,一下子名动京师。欧阳修和胥偃全家感到莫大的欣喜,苏舜钦等好友又设宴为欧阳修庆贺,欧阳修则早早写信告知母亲和叔父欧阳晔。

欧阳修略微调整了几天,就投入了当年秋天举行的国学解试的备考。国学解试合格之后,即可以荐名礼部,参加来年春天的省试。金秋送爽的时节,东京城到处菊花盛开,桂花飘香,欧阳修的解试成绩还是第一,有人预测他将连中三元。但是,欧阳修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按照宋代的科考制度,最关键的环节是礼部的省试和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行百里者半九十,不敢功亏一篑啊!

整个冬天欧阳修都在紧张地备考,连年也没有好好过。胥偃一家自然明白,最后关头,应该做好后勤工作,让欧阳修吃好睡好心情好,将他视为自家参加考试的儿子。五、省试和殿试

天圣八年(1030)正月,东京城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刻,参加省试的考生们云集京城,有的是第一次参加考试,心中惴惴不安;有的则参加过好几次了,自然年龄差距也大。欧阳修属于最年轻的那部分,浑身透着朝气和一些稚气。

该年考试的主考官是晏殊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十四岁中进士。,昔日的科考神童,现在已经四十开外。仁宗做太子时,他担任太子的师傅,辅导太子的成长,尽职尽责。仁宗即位之后,担任过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主管军事,参知政事是副宰相,通称宰执。,早已经老于世故,故有“太平宰相”

之称。但是,科考特别是省试对于赵宋、对于官家宋代对皇帝的称呼。的重要性,晏殊还是非常清楚的,他自己也非常希望通过省试,能够给国家发现一些旷世之才。赵宋较之大唐,武功虽然不如,但是,文治却远超大唐,其原因还不是由于从太祖朝开始的对文人的宽松政策吗?而从太宗朝开始,科举录取的人数又越来越多,整个社会希望通过读书改变社会地位的人也越来越多。每每想及此,晏殊忠君报国的思想就油然而生。

但是,晏殊一想到为国家选旷世之才,就紧皱眉头。朝政的复杂每每让他整夜失眠。本来刘太后宋真宗的皇后并非仁宗的生母。仁宗生母是一个普通的嫔妃,生下仁宗后,被当时的刘皇后施展瞒天过海之计,说成是自己的儿子,此即戏剧《狸猫换太子》一剧的原初历史。在垂帘听政之初,就公开声明,一旦仁宗长大,就还政于仁宗。天圣六年(1028)四月,仁宗已经十九岁了,可刘太后还是丝毫没有还政的意愿。趁着仁宗年幼,她一再僭越礼制,享受本不该太后享有的待遇。还曾将反对她的宰执王曾罢免,宰执寇准则被罢免后死于贬所。她甚至询问宰执们对武则天的评价问题,用意非常明显,其背后掩藏着莫大的野心。

有一次拜谒太庙,刘太后又做出大大超越礼仪等级的事情,晏殊和同为副宰相的薛奎提出反对意见,刘太后虽然稍微做出了一些让步,但是翻着白眼看晏殊的眼神,像一把明晃晃的刀子一样,一直在晏殊眼前乱晃。晏殊的门生范仲淹因为上疏请刘太后还政,惹得刘太后颇为不悦。范仲淹只好主动请求到河中府(治今山西省永济市)担任通判。

晏殊只能暗中祈求上帝保佑,祈求最高权力能够和平过渡到仁宗手中。

那年关于赋的部分出的题目是《司空掌舆地图赋》,题目是晏殊出的,有点难,需要考生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分析。按照当时的考场规则,考生如果对试题有疑问,可向主考官提出,由主考官做出解释。考试开始后,陆续有考生提问,但所提出的疑问,都很让晏殊失望。

欧阳修拿到试卷后,首先仔细审题。司空是周代和汉代的官职名称,掌管国家大型土木、水利工程的兴修。舆地图,也即地图,地图的绘制和修改,自然也归其管理。但是,该试题并没有说明应该分析周代还是汉代,于是欧阳修向主考官晏殊提出此问题。晏殊听后,意识到这个考生真正明白了出题者的意思,于是在解答后,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文弱的青年。

考试结果揭晓,欧阳修又是第一,连中三元。欧阳修一下子名声大振。绝大多数考生和关心科考的人都认为,下一关的殿试,欧阳修肯定是状元。

欧阳修随后以门生的身份,前去晏殊府上,拜谢主考官晏殊。晏殊这才知道那个文弱的青年就是欧阳修,而且他们是江南西路主要管辖今江西省大部和湖北省黄石市一带。的老乡。晏殊正式成为欧阳修的恩师。

南宋文人王铚在《默记》一书中记载了欧阳修参加省试中的一则花絮,大致经过:一李姓考生参加省试前,突患重病,被同考的友人扶着进入考场,考试开始后没有多长时间,李生疾病发作,只好趴在桌子上休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过了中午时分,突然有人用手拍了拍他的后背,把他拍醒了。原来是邻座的考生,轻声问他怎么不写卷子。李生据实相告,邻座考生于是说道:“能够参加省试,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坚持一下。”

接下来又不时劝告他。李生于是挣扎着坐好,开始写卷子,思路又逐渐清晰起来。邻座考生见状,非常高兴,又悄悄地告诉他写赋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又把自己的卷子挪到李生桌子边,让他偷看,而且轻声说道:“我是国学考试的解元欧阳修,你只管看吧。”

丁传靖辑:《宋人轶事汇编》(上)卷八。所以,李生的这张答卷,有一半抄自欧阳修,剩下来的几场考试,两人也都这样做。最终,李生也通过了省试。李生做官后,知恩图报,在自己家庙旁边的墙上,挂着欧阳修的画像,过年过节都要祭拜,待他如再生父母。

李生曾经与王铚的先祖是同僚,还曾经领着王铚的先祖去他家祖庙看过墙上挂着的欧阳修画像。王铚的先祖每每言及此事,都对子孙们说欧阳修的事迹。

这则记载放在今天,是十足的低级红、高级黑。在宋代科举考试科场要求非常严格的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从后来欧阳修两度主持科举考试的做法看来,他对科举考试作弊,更是深恶痛绝。

欧阳修连续三场均考第一名,自认为殿试必定是状元,于是在殿试的前一天置办了一套新科状元才能穿的外套,准备第二天穿着参加殿试,心里自然美滋滋的,甚至想象着新科状元骑着高头大马、胸前戴着大红花行走在御街的场面。岂料同科进士王拱辰搞闹剧,乘欧阳修不备,穿着那套外衣先进了殿试的考场,欧阳修责备他,王拱辰笑着说道:“新科状元才应该穿这套衣服。”

殿试结束,王拱辰果然是状元,欧阳修是该科第十四名。这种记载,显见也是后人的杜撰,因为欧阳修不久即替王拱辰写了谢及第启一文(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卷九十五《代王状元(拱辰)谢及第启》。宋代替他人写一些礼仪性的文章是当时的习俗。,况且任何考生也不会自信到穿着这种衣服去参加殿试。欧阳修心里虽然有点失落,但总体上还是非常高兴,甲科第十四名的成绩也是很不错的排名,且是“天子门生”

省元(省试第一名)不是状元的结果也很正常,该科考试前有记录的22场省元和状元名单,只有六场省元和状元是同一人。从王拱辰后来的为宦履历来看,他的能力并不低,只是品德有点差。

欧阳修和王拱辰后来又都成了宰相薛奎的女婿。二人虽是连襟兄弟,在官场上却是一对欢喜冤家,此是后话。

金榜题名后,胥偃全家都非常高兴,最高兴的当然是他的女儿胥氏。欧阳修参加了胥偃主办的几场贺宴,胥偃把应该请到的高官显宦都请到了,自然包含为欧阳修铺路的用意。欧阳修很感激胥偃全家,特别是胥偃为他做出的所有努力。

五月,朝廷任命欧阳修为西京留守推官,次年三月到任。得到消息之后,欧阳修履行了必须办理的手续,然后离开东京前往随州,虽然早已经通过驿站将中进士的信寄往随州,可尽快回随州面见母亲和叔父一家的愿望,仍很强烈。回到随州之后,母亲让欧阳修跪在父亲欧阳观的牌位前,向父亲报告喜中进士的消息。郑氏、欧阳晔、欧阳修都眼含热泪。接下来又是几天的喜宴,欧阳修喝醉了好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