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左传怎么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鲁成公九年(第1页)

鲁成公九年

公元前582年,鲁成公九年。

九年春,杞桓公来逆叔姬之丧,请之也。杞叔姬卒,为杞故也。逆叔姬,为我也。

杞叔姬于去年去世。今年春天,前夫杞桓公来到鲁国,将叔姬的灵柩迎回了杞国。这件事情颇有意思:既然已经离婚了,叔姬就和杞国脱离了关系,为什么杞桓公还要来管她的后事呢?原来是鲁国要求的。叔姬之死,是因为被杞桓公抛弃。杞桓公来迎接叔姬的灵柩,是为了满足鲁国。

为归汶阳之田故,诸侯贰于晋。晋人惧,会于蒲,以寻马陵之盟。季文子谓范文子曰:“德则不竞,寻盟何为?”

范文子曰:“勤以抚之,宽以待之,坚强以御之,明神以要之,柔服而伐贰,德之次也。”

是行也,将始会吴,吴人不至。

晋国予取予夺,鞌之战后要齐国将汶阳之地交给鲁国,去年又要鲁国将汶阳之地还给齐国,这种反复无常的做法使得诸侯对晋国生了二心。晋国害怕了,于是在蒲地举行会盟,重温马陵之盟的誓词。据《春秋》记载,参加这次会盟的有晋、齐、宋、鲁、卫、曹、莒、杞八国诸侯。会上,季孙行父问士燮:“德行不强,重温旧盟又有什么意义?”

士燮回答:“殷勤地安抚诸侯,宽厚地对待他们,用铁腕来驾驭他们,用在神明前盟誓来约束他们,安慰顺服的而攻打有二心的,这也算是次一等的德行了。”

言下之意:晋国在汶阳土地这件事上失了分,信义受损,但是从手段上讲,还是知道怎么驾驭诸侯的。

这次会盟,晋国第一次向吴国发出邀请。没想到热脸贴上冷屁股,吴国根本不予理睬。

二月,伯姬归于宋。

二月,鲁国公主伯姬嫁到宋国。

楚人以重赂求郑,郑伯会楚公子成于邓。

晋国开足了马力拉拢诸侯,孤立楚国。楚国也不甘落后,以重礼向郑国示好。郑成公来者不拒,于是与楚国的公子成在邓地相会。

夏,季文子如宋致女,复命,公享之。赋《韩奕》之五章,穆姜出于房,再拜,曰:“大夫勤辱,不忘先君,以及嗣君,施及未亡人,先君犹有望也。敢拜大夫之重勤。”

又赋《绿衣》之卒章而入。

二月,伯姬嫁到宋国。夏天,季孙行父到宋国“致女”

,即代表娘家去看望女儿,一方面表示慰问,另一方面也是了解一下女儿在婆家的表现。回国复命,鲁成公设宴招待他。席间,季孙行父赋《韩奕》的第五章。鲁成公的母亲穆姜在厢房听到了,出来两次下拜,说:“大夫辛苦了!不忘先君(指鲁宣公)之情,及于嗣君(指鲁成公),延及未亡人,先君也是这样期望您的。谨此拜谢大夫的加倍操劳。”

又赋了《绿衣》的最后一章,然后回房。

季孙行父所赋《韩奕》,见于《诗经·大雅》,是描写周宣王时期韩侯进京接受册命等一系列活动的诗,其第五章云:“蹶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相攸,莫如韩乐。孔乐韩土,川泽,鲂甫甫,麀鹿,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燕誉。”

大意是:韩嫁对了人,生活很甜美,名声也很好。这也就是告诉鲁成公,伯姬在宋国各方面都好,不用担心。

穆姜所赋《绿衣》,见于《诗经·邶风》,最后一句:“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正是嘉许季孙行父能够不忘先君之恩,延及嗣君及未亡人。

晋人来媵,礼也。

晋国作为鲁国的同姓诸侯,派宗室女子前来作为伯姬的陪嫁,这是合于礼的。

秋,郑伯如晋。晋人讨其贰于楚也,执诸铜鞮。

栾书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使在其间可也。

楚子重侵陈以救郑。

秋天,郑成公访问晋国。晋国人斥责他三心二意,与楚国勾勾搭搭,将他囚禁在铜鞮宫(晋国的行宫)。

此后,栾书率军讨伐郑国,郑国派大夫伯蠲前来求和,晋国人把伯蠲杀了。这当然是非礼的。两国交兵,使者往来于其间,是为了相互沟通,寻求和解,减少痛苦,为什么要杀掉来使呢?

陈国大概是看到晋国的这种野蛮手段,害怕了,归顺了晋国。楚国令尹公子婴齐入侵陈国,以救援郑国。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

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

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