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四风雨飘摇之大郑朝廷篇(第4页)
“哈哈哈,不不不,”
刘穆之摆手笑道:“我们不造反。”
“那……我进京面圣,在陛下面前据理力争?”
刘裕诧异地问道。
“那是龙潭虎穴,更不能去!”
“这个……”
“现今唯有一计,而且是自古以来许多人都在用计策,既可以不必竖起反旗,又能成就明公伟业。”
“哦?”
刘裕原本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炯炯有神地盯向了刘穆之。
他对于历史、文赋、诗词等方面是门外汉,但在行军打仗和政治手腕上有着乎常人的天赋,听到此言,心中暗自窃喜起来,但鉴于自己的小学文化水平,又讲不出来为什么喜悦。
只见刘穆之手捻洗漱的山羊胡,不紧不慢地说出了三个字:“清君侧!”
“啊,啊,哈哈哈……”
刘裕猛然醒悟,手抚浓髯,大笑起来,清君侧,对对对,这一招他倒是听说过,多少枭雄英雄豪杰,乱世奸雄屡试不爽。
刚才自己想说而说不出的就是这三个字嘛,何必要造反呢?
朝中出了大奸臣,不就是那个裴堪嘛,就去清理他。
对外就宣称裴堪权倾朝野,专横跋扈,残害忠良,架空皇帝,只手遮天……可以给他定上几十条罪状,而且还是奉了皇帝陛下的衣带诏,起兵诛杀奸臣!
“道和,你真是我的张良张子房啊。”
刘裕由衷地赞叹道。
刘穆之赶忙施礼,谦虚道:“明公过奖了,不过微臣觉得太尉比令先祖刘邦更有帝王之气啊。”
“道和啊,高祖也是你的先祖啊。”
“不不不,微臣远枝,离得远,离得远,哈哈。。。。。。”
二人会意,相视大笑起来。
一番计议过后,二人商定,今日晚间由刘裕的从母弟,文武兼备,心思缜密的扬武将军刘怀慎率一千人马过江,以商议粮草的名义赚开历阳城门,占领兖州这座最重要的军需基地。
然后二人不动声色,回到中堂,与建康众文武官员继续饮宴。
——————————
数日后,朝廷钦使、祠部尚书褚秀之(褚太后的侄子、褚歆长子)刚过了寿阳,便得到了消息。
刘裕的江南大军已经从历阳起兵,打着“清君侧”
诛杀奸臣裴堪的名义,正向汝阴郡的合肥县进军。
声势浩大,席卷淮南。
这也不用再往南走了,考虑到刘裕也肯定不会听宣入京面圣了,如果去,那也是带着数万大军去的。
褚秀之于是就调头回了谯城。
等他回去后,此时的谯城已是一片大乱,风声鹤唳,全城戒严。
有不确切消息传闻,谯城已经有部分中下级官员携家眷南去,这些人本来就是当年从建康和吴郡等扬州地区来的江东士族,其中就包括中书侍郎傅亮。
——————题外话
在小可的第二部书《东晋五胡风云录》中曾讲解过,看过的读者应该有印象,陈谦二度复出时手下文武官员成分复杂,令他颇为头疼。
研究历史的朋友不难现,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人们还是很讲究君子风度的。
一个家族中的人很多可以效力于不同政治派系阵营中的,比比皆是,各自效忠于自己的主上。
最典型的是三国时期琅琊诸葛氏,在三个国家政权中都有他们的人。
东晋时期,谢奕、谢安、郗曾经入桓温幕府,谢万、郗昙入司马昱幕府,两个直接对立的派系,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入这两个派系的就更多了。
谢玄当年挑起东晋军界大梁,对抗氐秦苻坚入侵,郗放下跟陈郡谢氏的多年恩怨,投了赞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