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回家上班好还是在外面好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章 对手(第3页)

她俩一对一句。

“泼妇!”

“老妖精!”

“没文化!”

“就你有!”

她们互相表达了掩藏在礼貌招呼背后深藏的对对方的真实印象。

“还高干家属呢!”

陈抗美退休时,是副局级待遇。陈雨在卧室,额头缠着坐月子专用布条,那天,她恶露未净,孩子又出疹子,正心烦,烦也得出去拉架啊,听见婆婆拎出来“高干”

一词,不禁一愣,真是婆婆不提醒,她都不知道她是高干子弟。

“还知识分子呢!”

二本院校到2ooo年后,能做辅导员的,也得博士毕业了。知识分子云集的地儿,朗琴从未感觉她算知识分子,被亲家母一怼,倒怼出知识分子身份认证了。

老太太们互相指责,忽贬忽褒,她俩整整吵了一下午,吵到饭分开吃,衣服分开洗,吵到殃及无辜的甜甜,这边,6援朝刚哄睡着,那边,朗琴便播放摇滚乐,企图糟蹋6援朝的劳动果实。

两位老太太背景不同、经历不同、学识不同、职业不同,有一点是相同的,她们是在斗争中长大的一代,动辄万言书的一代,敢于拼命的一代,新的斗争激了她们骨子里的革命激情,让她们时光倒流,回到十五六铁姑娘、插队时,老妇聊少年狂,一狂半个月,她们棋逢对手,难舍难分,杠上了。

仇怨是日积月累积攒下的。

6援朝于陈雨孕中期到的北京,住在朗因和陈雨,其实是写着朗琴名字的家里。朗琴夫妇云游四海,总要回到家里小住,一个亲家公,两位亲家母,结结实实住在一起几十天,从饮食到作息,从南到北,早就互看互不顺眼。

矛盾爆后,6援朝不好再在朗琴的房子里住,她在附近租了间地下室,白天去伺候闺女,晚上回到地下室休息。白天随时准备战斗,晚上忍受蚊虫叮咬、潮湿闷热。

“这里是真真住不得了。”

一日,陈雨抱着惊魂未定的小甜甜,在写着婆婆名字的房子里晃悠,脑海中蹦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台词。那是她生平第一次觉得被困住,被产后虚弱的身体,被婆媳关系,被夹在婆婆和妈之间的自己。

卧室之外妈妈和婆婆又吵了起来,婆婆包了饺子,锅碗瓢勺全部占满,没留给陈雨、赵姐、6援朝分毫。

“我们拿什么做饭?我们吃什么?”

6援朝喝道。

陈雨出去一看,6援朝眼睛都红了,不是微微湿润的红,是血红,眼珠子要瞪出眼眶的红。

“要不,饺子煮了,给她们娘几个端几碗过去?”

郎因在家,他不安地把妈妈朗琴拉到一边,好生商量,他是妈的乖宝,三十岁了,还被喊“大宝”

的人。目前,混乱的人际关系,出他的承受范围,他左右为难。事后,他对陈雨吧唧着嘴形容,大学时候修过一门课《当代国际关系》,“觉得没咱们家关系难解决”

“不行,碗不够。”

朗琴拒绝了“大宝”

“碗不够?碗不够?碗不够?我闺女九死一生,鬼门关前晃一圈,给你家生孩子,你饭都不给吃一口,说碗不够?!”

重要的话说三遍,6援朝做到了,她正要作,将战争进行到白热化,陈雨把甜甜放在摇篮里,耳朵塞上小棉球,她冲出卧室,冲向厨房,把锅碗瓢勺,面粉、面团、饺子皮、肉馅、刀、擀面杖,统统扫到地上,她取出消毒柜里三十来个碟子、盘,连醋碟子都没放过,醋更没放过,全摔在地上。

一家子活物都愣了,连躲事怕事,锁着门的公公殷明东都从书房中走出来张望事态展。

“都别过了。”

陈雨拽下额头的布条,冷着脸,寒着眼,宣布。

朗琴及全家,从没见过陈雨火,以为她是温顺的、贤良的、恭敬的,是个长着圆圆脸的乖乖女。“你这是干什么?!向妈道个歉。”

郎因走上前,拉老婆的手,被陈雨甩开。

“别过了。”

陈雨重复。她回房收拾东西,摘掉女儿耳中的棉球,打电话问了一圈好朋友,谁那儿能挤两天,赵姐进来后,她指挥赵姐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