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两个小时的修行上千年的功效(第2页)
《太平经》说:”
求道之法,静为基先,心神已明,与道为一。”
在打坐中我们不但要求静,而更主要的还需求忘,道家中的许多圣贤、真人就是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使自我与整个自然合二为一,从而领悟到宇宙大道及人生真谛。
《道枢》曰:”
虚无恍惚者道之根也,生我于虚,置我于也,故生我者神也,死我者心也。”
《太上虚皇天尊》云:”
虚无自然,道所从出,真一不二,体性湛然。”
《内养真诠》言:”
道家宗旨,以空洞无涯为元窍,以知而不守为法则,以一念不起为功夫。”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讲:”
道者无为清净,空寂湛然也。”
那么,在打坐中什么是虚无和坐忘呢?《无上秘要》曰:”
遗形忘体,泊然若无,谓之虚。”
《庄子·大宗师》云:”
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五厨经气法注》说:”
修性离志,则内外俱寂,无起住心,亦无空心。坐忘行忘,次来次灭。”
《庄子·天地》篇曰:”
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
在我们的修炼中,不论内功、外功与打坐都很重视上虚下实,如果是上实下虚则成为头重脚轻的病态。
所谓上虚,是指脐以上的上元轻虚,所谓下实则是指脐以下的下元充实。而练功时姿势的重心只有放在脐下,才能使身体稳如泰山、舒适自然。
《玄珠心镜注》云:”
夫守一之人,凝思冥冥然,胎息绵绵然。一定凝神不动,又名身心泰定,即神之久留,是神不出身。神不出身,可与天道同久,可以守神长存也。”
另外古人打坐也很注重时间,因人是自然之子,我们的气血运行根据“天人合一”
理论与宇宙中的运动息息相关,故《性命圭旨》曰:”
人若知此天人合之机,遂于中夜静坐,凝神聚气,收视返听,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一念不生,万缘顿息”
。
在我们打坐时先要求做到:头平正、身正直、口齿微闭、舌舔上颚、双目垂帘微闭、气沉丹田、全身放松。
明代高攀龙所着《静坐说》云:”
静坐之法,不用一毫安排,只平平常常,默然静去,此平常二字,不可容易看过。”
所以我们说打坐时的姿势是很重要的。
打坐时我们还必须做到”
无为”
,《洞古经》曰:”
无为则神归,神归则万物云寂。不动则气泯,气泯则万物无生。”
《太清中黄真经》云:”
专修静定,身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