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胡搅蛮缠(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 不说老板能不能打开这个格局,就说按照他的经营规模,能不能用这种骚操作换来足够多的收益,用以弥补他受的委屈和伤的钱财,都不好说。
还有一种极端又普遍的现象,就是这个厨师或者服务员里面,其中之一,甚至两个都可能是老板。
这时候,恐怕就连围观群众都吓唬不住他们。
“还是找老板来吧,这事总不会没有人管吧?”
阿旺出言提示。
不料,怕什么就来什么,服务员大姐一挺肚子:“我就是老板!”
这种俩仨人就干起来的小店,最大的特点就是船小好掉头。
搞不好房子都是租的,如果在这里干不下去了,选个好日子就可以在别处立即换个门面。
金迪见阿旺若有所思,建议道:“要不报影风亭吧?”
这个建议是金迪咬着牙提的,这才刚从茧丝馆出来,又要让影风亭拉走,她自己对于这种情形也是比较发怵。
也许是大声颂念出口的“影风亭”
三个字触动了什么开关,原本偏僻安静的小店门口,忽然聚拢了许多其它店铺都老板和伙计。
有与服务员大姐相熟的店铺老板,来了就打招呼道:“香锅姐,这是遇到什么麻烦事了?”
相熟的老板称呼服务员大姐为香锅姐,不是因为她名字就叫香锅,是因为她卖的是麻辣香锅。
就好像香锅姐看到对方,也亲切的称呼对方为鸡排妹一样。
这是大量互不相识的人在一起讨生活时的一种代称方式,都以对方的经营项目称呼对方,可以很快把人和称呼对上号。
在这里找人,你不需要说出对方姓甚名谁,只需要说你找的是卖什么东西的,一找一个准。
如果有两家经营商品一样,他们则会优先以有店名的老板的店名作为老板的名字,比如青州烧烤的老板——小青州。
如果连店名都没有,还一定要卖和别人一样的东西,在他们这里是不受欢迎的。
当然,这样的摊贩大多也都是流动经营,不一定会经常出现。
真的天天出现的话,没多久就会被他们以经营地点取出店名,比如“屋头串吧”
、“巷尾烤鱼”
……
香锅姐似乎很享受此刻的环境,她高高举起右臂,表示自己有话要说。
围观的同行们自觉闭上了叽喳到一半的嘴巴,仔细听着香锅姐的话。
“这两个人小孩,到我家吃饭,先是诬赖我们偷嘴,后面又要威胁报官。”
香锅姐恶人先告状,“你们给评评理,这小小的年纪不学好,净干这种讹诈商户的龌龊事,这以后长大了还不就是男盗女娼的苗子?”
“是呀是呀。”
围观者们凑趣一般附和香锅姐的话,顺便对阿旺与金迪进行了一连串的口诛舌伐。
面对这样的场面,金迪显得有些慌张。
这些人看上去,互相根本就不知道根底。就因为平时聚在一起讨生活,此刻竟然生出了一种同仇敌忾之感。
居然可以为了同行颠倒黑白,平白对两个年轻的客人恶语相向。
金迪有些无助地看相阿旺:“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阿旺伸出两根手指:“办法有两个,一刚一柔。”
“说说看。”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