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点明(第2页)
看着地上那封缀着三支雉翎的信,裴皎然目露思量,拢袖行礼。
“适才前线送来急报。剑南节度使手下的兵,因不满西南供军院扣粮迟迟不,将供军院哄抢一通。线下已经占山为王,寓意和吐南联军一道攻打邛崃关,夺下益州。”
魏帝唇角泛起一丝冷笑,怒道。
抬头迎上魏帝的视线,裴皎然叩道:“西南供军院的新院使,是臣举荐的。他如今有过错,臣身为举荐者,愿意同罪论处。不过剑南军士如今尚未哗变,只有少数几人作乱。臣以为陛下不可追究他们,应即刻敕书于剑南节度使,让其先行安抚。至于供军院上下,亦不可姑息。”
魏帝闻言一笑,指了指地上的信,“是非忠奸难断。裴相公自览吧。”
低头扫了眼书信,裴皎然将其拾起。信上的封蜡已经被挑开,露出勘合校检时所加的小印。映入眼帘的是李休璟的字迹,只不过内容却和魏帝所言有所出入。那支驻扎在供军院的剑南军,在哄抢供军院后并未占山为王。反倒是派人分两拨押送粮草,只是有一支不幸和吐南联军遇上,未能护住粮草。致使邛崃关的神策军陷入孤境。
见裴皎然已经搁下书信,魏帝道:“裴相公此作何解?”
一面暗骂魏帝狡诈,裴皎然一面道:“以孤军之勇对抗敌军,此举可嘉,此罪可罚。可以军功相记,军法作罚。”
“那邛崃关的神策军怎么办?”
魏帝沉声问了句。
“开剑南府库。来年收两税时,可按积欠的数目扣下。臣已经吩咐随军的供军使,务必做好每一笔辎重的记录。”
裴皎然道。
话音甫落,魏帝一阵默然。原本他还想借这机会,敲打裴皎然一二。未曾想这老谋深算的朝臣,根本不上当。以极高的警惕心,避开了自己布下的所有陷阱。忽而垂眸,自己的儿子不上道,冲动之下说出的话覆水难收。但先言者,却悄然置身事外。经历此番,政事堂局面已然崩裂,补位者只需一个合适的时机,就可以乘风而上。
“倘若剑南节度使不允呢?”
魏帝掀眸,目光灼灼地看向裴皎然,“裴相公打算如何?”
“效仿桓宣武从荆州出逆流而上,沿途征调民夫拉船,确保船只抵达益州。”
裴皎然面浮笑意,“不过此举耗时耗力,臣以为可许剑南蠲免明年一半赋税的权力。来抵掉今年的支出。”
似乎是被他的话一语噎住,魏帝好一会都没开口。
过了会,魏帝才道:“你虽然颇具才干,但到底年纪轻。再居中书令,难免瞩目。不若在中书侍郎的位置上,再历练几年。其实居于此位,也并非坏事。许多事上都没有掣肘。清嘉你可明白朕的意思?”
魏帝笑容中满是深意。暗潮在此刻悉数退开,余下的事高深莫测的君心与难以捉摸的臣思。在这方寸间伫立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