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打一动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第 124 章(第5页)

什么布政使,若是纪彬想做官,这会都能去汴京做官

什么他连秀才童生都不是,怎么做官别忘了,如今还有举孝廉呢。

太子甚至还给纪彬写信,跟他说可以送他去汴京太学读书,在太学读完书的学子,直接可以考进士。

这是什么意思,就不用说了吧

多少人寒窗苦读,从童生到秀才,从秀才到举人。若是纪彬愿意,这些步骤都可以省了。

而且纪彬如今才二十,就算重头来过,那也是不晚的。只是他不乐意罢了。

终于你又问了,凭什么纪彬这么特殊王巡查只是笑,却不说话。

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含义还多。

连纪彬是不是太子私生子这种谣言都要传出来了

等纪彬从码头回来,听到的就是这么离谱的消息。算着时间,太子十五岁就生了他就离谱

纪彬哭笑不得,当然这话信的人也不多。

可所有人都明白,纪彬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是太子近臣。你看他是没什么官职的,可有太子的信任,那就比当官的还厉害。

不等纪彬问王巡查,王巡查就答∶"

太子说了,这些赞誉原本就是你应得的,只是现在来得迟了些。"

其实王巡查也好奇,纪彬跟太子到底怎么认识的,到底中间生了什么,能让太子这么相信他这些答案他当然不知道。

可太子的态度表明了,要保纪彬,不仅是保地位,也保名声。

纪彬自己都承认,他确实被太子谢老他们的糖衣炮弹迷惑住了,不管他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可给有功之人赏识,功过分明,就是个好上司。

若不是太子一直在尽力弥补他,可能他还会有如此干劲,却还会提防更多。怪不得古代很多能人志士愿意为主公鞠躬尽瘁,他现在倒是理解了。

如此的手腕,就算只是做戏,也足够收买人心了。

不得不说,太子果真是厉害的。

若在这种厉害的人手下做事,日子能悠闲纪彬自然是打个问号。

所以他对太子欣赏归欣赏,不当官还是不当官。

不管怎样,有太子委托王巡查帮他造势,纪彬在兴华府办事轻松多了。

而且也有越来越多人知道,他跟太子之间关系匪浅,做事竟然有些一切顺利的感觉。这就是权利的力量

纪彬越是做事,越感觉到太子的高明之处。处处都是糖衣炮弹啊。

不过他跟谢老现在还没放弃让他当官吗

反正不管怎么样,他这有实无名的布政使是在当了。

王巡查搞治安,重安排兴华府海太城的官吏任用,再有处理之前的陈年旧案。经济建设全是纪彬的,他放手得非常痛快。

纪彬既然愿意做,自然也不客气。

码头那边已经派人在整理,但扩建一个码头都需要好几个月,自然不能只做这一件事。……

码头那边已经派人在整理,但扩建一个码头都需要好几个月,自然不能只做这一件事。

还有一件事也非常要紧。

之前说过,码头街后面,基本都是普通民居,就是茅草屋,这种房子潮气重得厉害,而且马上冬天,潮湿的茅草再加上冬天的温度,即使这里没那么冷,也是让人受不住的。

这里必须要改成泥砖瓦房,有纪彬做主,让兴华府早就关闭的官府泥窑重开启,用来供应官府购买的泥砖。

反正算是左手倒右手,既能增加就业,又能有物件出来。

兴华府一直是有钱的,只是钱都在几家恶人手里,如果收归衙门,自然是不缺建设的费用。还有纪彬从龙岛上敲掉的宝石,他已经找人去估价了,卖个好价钱,继续给百姓们盖房子。闪亮亮的宝石确实好看,但不如泥砖瓦房实用啊。

码头那边要招工,盖房子自然也要招工,不仅是本地的人过来做事,还有宣老爹也带着一队专门建房子的人过来。

他们近几年在邑伊县四处盖房子,手艺精湛,再有宣老爹帮纪彬算费用,基本不会浪费钱财。

兴华府码头街的百姓,看着他们的茅草屋一间间被清理,然后飞改成泥砖瓦房,哪家不激动啊。

而且这地基堆得高高的,防潮防虫,一看就是认真设计过的。虽然这房子不够好,一家都是一大间,中间的隔断需要他们自己来做。但不管怎样,泥砖瓦房就是比茅草屋好就是让人欢喜。

因为不能把茅草屋全推了一起建,只能从东到西,两间两间建设,所有那边拆旧的,这边建的,动作十分利落。

不过西边有些着急的渔民家里,早早就把破的茅草屋拆了,眼巴巴等着房子建好。也有人笑他们家心急,心急怎么了有房子了就是心急

这边规划了两三百户的房子,一共五排,一排六十户,每家门前还有木制的门牌,比如说什么码头街第一排第一户,第二排第几户等等。

规划整齐之后,每家每户多少人,住在哪,也会更加清晰明了,方便管理。

码头街是这么打算的,主街后面的民居则空了大部分,之前说过大房子一共七十九座,空了五十二户,小房子一百二十二户,空了六十户。

这些房屋地契重整理,全都归于官府,若是想要租赁买卖,可以找兴华府主簿下属来处理,全都按照市场价来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