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第1页)
張烈恭聲道:「正是小女,閨名一個『盈』字。方姑娘在京中頗有美名,她聽說小人今日登門,非纏著要來,讓姑娘見笑了。」
方如逸嘴角含笑:「我哪有什麼美名,不過是些笑談。張先生,我瞧著你女兒是個靈動機敏的,舉止間有些法度,可是念過書?」
「小人閒時教她識得幾個字,平日只讀過幾部兵書。」
方如逸點頭:「我聽照兒說,張先生年少時從過軍,如今雖然卸了甲,但平日裡常聊些軍中事,又教女兒讀些兵書,倒與我父親有些像。」
張烈慌道:「小人是布衣草莽,豈敢同昭武將軍相提並論。」
「身份雖說不同,可行事卻頗為相似。我父親從不因我是姑娘家,便不教我讀書習字。張先生,你對女兒也是如此,我聽著很是親切。
說起來,我在京中的知交雖多,可有過軍營經歷的卻少。昨日見你們的拜帖來,還真是喜不自勝了,心裡直盼著二位登門閒談呢。」
聽到這裡,陶蓮總算尋見空當,趕緊開口道:「方姑娘,今日匆匆上門,家裡沒什麼好東西,只帶了幾盒胭脂謝余姑娘那日相幫的恩情,再有幾匹上不了台面的輕煙羅,給姑娘糊窗子用。」
方如逸眉梢微揚:「我到京中不過兩載,還沒見過輕煙羅呢,聽說是個極好的料子,夏日裡做成衣裳穿上身,半點悶熱也沒有。
如此貴重的布料,怎可拿來糊窗子?等過兩日我得了空,便讓照兒送去黃掌柜的鋪子裡,做兩件衣裳穿。」
陶蓮忽然覺得,眼前這位方姑娘,與她曾經見過的那些高門貴女,實在大不相同。
旁的人,衣衫華貴、珠翠滿頭不說,單一個望下來的眼神,就明明白白寫著「汝乃俗物」,身姿更是端得像個天上仙。
而方如逸,卻能和自己這般的俗世婦人,親親熱熱地坐在一處,閒扯些家常話。
「方姑娘瞧得上民婦的玩意兒,我心裡實在高興的很。」陶蓮道。
茶水端上來,方如逸抬了抬手,示意他們喝兩口暖心茶,語調舒徐:「說句不怕你們笑的話。我剛來京都的時候,什麼輕煙羅、月影紗的,一概都不認得,就連『高頂方糖,定勝簇盤』吃看桌席都不知,差點在王御史的府上鬧出大笑話。」
她飲了口茶,輕聲嘆息:「從前我在漠北住著,那裡只有苦寒,就是手上有再多的銀兩,也買不到什麼好東西,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京中的席面,竟還有就這麼放著給人瞧的點心。」
張烈臉上閃過些許悵然:「京中貴眷個個財帛豐厚,哪裡曉得邊關的苦。小人雖然沒去過漠北,可從軍的時候,我跟過魏先生,他說十八年前他曾去過漠北,同令尊有過幾面之緣。
那時戎族趁著風沙肆虐,到處作亂,方將軍那會剛到漠北不久,對那裡的地形不大熟悉,身邊又帶著年幼的長子,和懷了身孕的夫人,一邊要帶兵對抗戎族,一邊還要照顧家人,頗受了些苦。」
這話勾出了方如逸小時候的經歷,甜糯的玫瑰八仙糕吃在嘴裡,也沒了滋味:「十八年前,我母親懷著我,在沙漠裡東躲西藏,別說什麼飯食好壞了,能有口吃的就是萬幸。
我三歲上沒了母親,身子也不大好,多虧父親和長兄憐我年幼體弱,時時刻刻護著我。漠北風沙一起,是連房頂屋瓦都要掀開的,牛羊不知捲走了多少。
當地的百姓本就缺衣少食,還要遭這樣的罪,同京中的日子一比,真真叫人心裡難受。」
張烈點頭,臉上露出些不好意思:「不知方將軍如今在漠北,可一切安好?小人仰慕方將軍英武多年,只是從未有機會得見。今日能見到姑娘,果真有將門風姿,也算了卻小人心中夙願。」
方如逸淺淺笑道:「張先生想見我父親有何難?等他回京述職時,我讓人送張邀帖給你。」
張烈驚喜萬分,趕緊起身拱手,沒等說上兩句拜謝的話,方如逸卻道:「怎麼聊著聊著,張先生又站起來了?我那不過是舉手之勞,再不必謝的。」
張烈心中感激,但想著不好拂她的意,便散了拜謝禮,回身落座。
「對了,方才張先生說,你曾經跟著魏先生,敢問是哪位魏先生?」方如逸好奇心起。
「是魏以致先生,他曾在錢國公手底下做軍師,後來錢公蒙冤,他也受了牽連,和兒子一起被流放漠北。直到十二年前,江輔把這樁冤案重翻出,魏家父子才返回京都。魏公子如今跟著江國舅,據說兩人亦師亦友,小人聽了也是歡喜。」
方如逸眉梢微動,心知那魏公子就是魏臨,便側頭望了望余照,果然見她低著頭,臉頰騰了紅暈。
「原來張先生曾得過魏先生指點,怪不得言語之間,頗有體恤邊關民生多艱的慨嘆。先生既有如此之嘆,為何不入朝局?」
張烈擺擺手,神情複雜:「不瞞姑娘說,當年錢公的冤案也牽扯到了小人,家中賣了一處莊子,這才把小人從大牢里救出來。經此一遭,小人再不想什麼從軍仕進了,只照顧好家人便心滿意足。」
方如逸的語調忽地探尋起來:「那如今,張先生家中一切可還安好?銀錢用度周轉如何?親眷鄰里之間親和否?」
見她連著拋出三般疑問,字字句句直戳他心頭痛處,張烈後背僵硬,有些坐立不安,思忖片刻,正要道一句「一切都好」,沉默許久的陶蓮卻先開了口: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