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第1页)
以前人折騰線,現在是機器折騰線,人管機器。
管機器的人也很得意:四捨五入,咱也是個管理層。
安夏對此並不滿足。
其實最好的發明,應該是自下而上。
常年累月的工作中,總會發現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自上而下,讓一堆沒有從事過一線工作的人憑空去想工人們需要什麼,效率會大大降低。
安夏能提出改進方案,也是因為她在車間裡看見的,跟她在聞里看見的不一樣,覺得有些地方可改。
完全是憑藉一個模糊的概念。
只能偶爾為之,無法長久。
現在牡丹廠又養不起一整個專家團隊,整天圍著車間轉,專門發掘效率可以提高的環節。
依她所想,最好的路徑是:工人提出有哪些地方純屬堆疊人力,毫無技巧可言,專家論證是否可以由機械完成。
廠辦通知,希望各位工人積極獻計獻策,尋找工作中可以省時省力的地方,然後匯報給自己的組長,統一收上來。
三天過去了,沒有一個人說點什麼。
這不可能,牡丹廠現在的生產模式還是以前的那一套,能改的地方肯定很多。
安夏在九廠的時候聽說過一些小八卦。
以前工人們在工作中也時常會有一些小巧思。
經常是一些操作手法和思路上的創,沒有太大的難度。
有些時候只要一個小東西,就能減輕工作量,工人們就自己或是幾個人,叮叮噹噹的弄一個出來,給自己的工作省點事。
但是沒有人想過要全廠推廣。
最多也就是車間裡知道,朝夕相處的同事受益。
雖然,全廠推廣會有名聲,可是這個名聲帶來的麻煩遠遠大於帶來的好處。
獎金是一定不會有的。
升職也得趕上剛好缺人,且沒有什麼關係戶頂過來。
但是,其他的麻煩無窮。
東西是你發明的吧。
後續你得管吧。
萬一機器在運行中出了什麼差錯,產生了損失那是誰負責?
誰發明誰負責唄。
不說出了差錯,普通的運營維護也得是發明者永遠甩不掉的附加任務。
這不是空口說白話,污衊領導,而是有一個血淋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