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时间之谜(第2页)
高天骏问艾森。
“我告诉他说雨诗是我的女朋友,他说他知道,而且很高兴。然后我又问他知道‘夏至号’在哪儿吗?他没回应就转身走进那团雾里面去了。”
“小丁你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吗?”
丁雨诗摇了摇头:“没有。我没有听到他们的声音。”
“你们在穿过那团‘白雾’后,看到的是夜空中漂浮的小行星,而‘夏至号’就在其中的一颗小行星上面。对吗?”
“是的。不过我当时没想到那些是小行星,以为只是石头。”
艾森说。
“这时艾彬在不在?”
“他已经不在了。起先我以为他在哪块大石头上——您说的小行星——想找他但没找到,最后却看到了‘夏至号’。”
“这就是意念的引导啊!”
高天骏沉思了片刻,对李战雄说:“主任,他们刚才叙述的跟伊斯顿仪器记录的基本吻合,您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吗?”
李战雄早已被梦境录像和三个人之间的对话深深吸引,此刻仍目不转睛地盯着墙上已经停止的画面,很长时间说不出话来。他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作为一名高级军官和x基地的主要负责人,他必须坚守自己的原则,那就是: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都是伪科学,不能作为工作的指导。当初高天骏向他申请成立“6o1”
所时,他就曾犹豫再三,只是考虑到毕竟生在艾森身上的事情跟xk-1号天体高度有关,需要有个科学的解释,这才同意了高天骏的主张。此后,他也三番五次地敲打高天骏他们,要他们本着科学的原则对待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决不能偏离了初衷去搞玄学、成为科学界的笑柄。
现在,当高天骏和丁雨诗他们对艾森现象的研究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甚至已经能主动进入并影响艾森的梦境。如果还把这个成果理解为唯心主义,显然是片面和武断的。他进而联想到生在北极村的神秘事件,艾森在此之前就看到过那个击碎陨石的不明物体粘在“夏至号”
上……所有这一切,已经不能用人类传统科学理论来解释了。科学没有边界。高天骏他们所做的工作,也许恰恰就是在为新的科学观和方法论打开了一扇门!
“我没什么要问的,”
李战雄对高天骏说,“我只带了耳朵来听。”
“那我想说说我的分析。”
高天骏见李战雄言语诙谐,心里一下子放松了许多。他对艾森和丁雨诗说:“你们在梦里面应该是经历了两次穿越。先是穿过漆黑的山洞见到了艾彬,然后又穿过白雾看到了小行星和‘夏至号’。从人的正常行动和刚才的录像播放度上看,你们完成梦中的这些动作和行程至少得要十几分钟,但我们在仪器上真正记录到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3o秒。也就是说,你们在那两个‘平行空间’中所经历的时间,与现实空间里的时间竟相差了3o倍!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我上次就说过,在不同的空间里,‘时间’也是不同的,宇宙里没有统一的‘时间’。所以我才认为,‘时间’不能作为空间的维度,它只能表示某个空间中事物的展方向。”
艾森说。
“现在要证明你的这个观点还早,”
高天骏说,“甚至要经过几代、几十代人的验证。但不能不说,它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哲学思辨。我现在突然有种新的推测:艾森你对事物的预感,也许不是人们常说的那种‘预知’能力,而是你接到的来自‘边际空间’的意念传递。因为我们的空间与他们的空间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他们的空间里正在生的事件,在我们的空间里却还没有生。而艾彬对你的意念传导是按照他们的‘时间’瞬间完成的,所以,你才会提前知道在我们的空间里将要生的事情。”
“可能是这样的。只是,我一直想知道,‘边际空间’到底在哪?艾彬是怎么到那里去的?”
艾森喃喃地说。
“这件事目前我们还无法判断。你还记得伊斯顿画的那两个圆吗?他推测‘边际空间’就在它们的交界处,这种说法像是符合逻辑。也许,将来有一天人们会揭晓答案。”
“我有个问题。”
丁雨诗说。“高主任,我跟艾森看到‘夏至号’在一块漂浮的大岩石上,您说那是小行星,难道它已经不在土卫二上了吗?或者,是在土星环中的某个碎块上?”
“那不像是土卫二,因为它太小了。不过,你说是土星环中的碎块,也不是没有可能。”
“我就担心那仅仅是梦。在梦里看到的东西,大都不能代表真实情况。”
“如果是我们常人的梦,那倒可以有多种解释,甚至它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现在它是艾森的梦,是艾彬引导艾森去的地方,也是我们统一的意念诉求。所以,这颗大岩石可能就具有特别的含义了。”
“土卫二和小行星带最近距离也有差不多9亿千米,如果‘夏至号’现在是在小行星带,那是谁把它送过去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它是在土星环的碎块上,反而说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