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执古之道还是执今之道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稷国动乱 第六十章 夔牛一鼓(第1页)

神都城内之前共有四处校场,分出四城各处,这一个月以来,因为百姓基本已经迁走,所以将临近北城的校场先行扩建数倍,待后续再将其余三处的校场再行扩大,将军营与校场结合起来以方便驻扎军队。

第二日!

扩建好的北城校场上已经站满了军士,所有人的盔甲武器都擦洗的一干二净。

因为在这一日,他们的皇帝将要在这里检阅这支改编后的铁血军队,凌晨开始,就已有人开始在准备检阅台,一直到现在,校场之上旌旗招展,重鼓如雷。

在一声声高亢的“陛下驾临”

声中,白飞的车驾来到了校场。

在众文武的陪伴下登上了检阅台!

感受着此地雄浑壮阔的气息,这支军队从大战中浴火重生,如今也算有了一番气势,虽然还未与妖族正面大战过,但是白飞相信,这支军队将成为自己征战万界的依仗。

在昨日姜阳领军班师之时,白飞早已令

人准备了天工府最制造的紫金玄甲用来换装,这紫金玄甲,乃是天工府制造的铠甲当中算是适合大规模制造的铠甲。

先熔炼出紫金铁,再送到符院进行符文刻印,最后经数十道工艺方才制成此甲,可抗万斤巨力而不坏,水火不侵、雷击不损。

有了此甲,可以说大大增强了武卫军的战斗力!

即便不说此甲威力,光论颜值来说,也算是数一数二的,普通士兵穿上之后气质立马上了一个档次。

此刻站在检阅台上,望着无边无际的军士方阵,太宰子岸站在白飞的身后,看着眼前的雄壮军威,用自己宽大的衣袖抹了抹眼泪,虽然自己不清楚眼前的陛下的手段,但是自陛下登基以后,禹朝一日三变,虽然才过了一个月,但是自己这一个月来感受到的震撼远过以前遇到过的任何事,不说其他的,就光是眼前士兵的精气神,与以往都大不一样,而陛下身旁那四位奇形怪状的妖族,每一位的气息都让自己觉得深不可测,虽然子岸在白飞的帮助下,已经突破到了神通初期,但是神通各境差距何其之大,白飞身后的四妖乃是山海界四大部族的领,此番在白飞的旨意下共同观摩阅兵。

白飞回头示意众人入座,看着一位位老臣,如太宰子岸、宗伯白尚、左徒侯鹰、少府白奇等等,几乎每个人都是满头白,若不是白飞赐予灵丹,只怕这些老臣们到死也难以突破神通初期,不过他们也因筑基之时根基浅薄,再加上资质不足,此生只怕元神已经是极限了。

不过对于这些,白飞也只能说尽力吧,若是以后自己修为提高了,神通增强,那么一切或许还有转机。

一旁的武将倒是比这些文官精神得多,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与刚才的老臣年纪相仿,但是因为修为更高,加上时常征伐,所以目光之中多了一股杀气,较其他人更为精神。

在伏典的一声令下,方阵之中尘烟滚

滚,二十五万大军划分成了十个小方阵,说是小方阵,但是两万多人的方阵又能小到什么程度呢!

禹朝军制,有三人队、十人队、百人

队、千人队、万人队,这些划分乃是为了适应军阵的施展以及各种不同规模的战斗之下产生的,可以说这是目前最适合禹朝的军制。

姜阳的地龙骑兵和苍鹫骑士军等军种也--归属于姜阳的武卫前后两军。

为了今日的阅兵,白飞在姜阳领武卫四军追击之时就已将四象心法赐下,更是令洛云押送引灵丹前往姜阳军前,令全军修习四象心法,而白飞所领的武卫中军未参与追击所以在山海界之中修炼了二十多年,实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为了今日的阅兵,白飞在姜阳领武卫四军追击之时就已将四象心法赐下,更是令洛云押送引灵丹前往姜阳军前,令全军修习四象心法,而白飞所领的武卫中军未参与追击所以在山海界之中修炼了二十多年,实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有了强大的修炼法诀支持,更有山海界无尽的修炼资源的供给,武卫中军已经不再是以往的样子,如今通过引灵丹的帮助,筛选掉天赋差的,选取天赋优秀之人进入武卫中军之后,中军共五万人最低都有筑基中期的境界,有十分之一已经有神通初期的境界,大多数都已达到临近突破神通的境界。

与追击的其余军队相比实力差距过于巨大,此刻随着四象军阵的演练,已然可以看出了差距,四象军阵自从赐下军队之后,即便有引灵丹、筑基丹等丹药供应,短短一个月时间也难以达到全军演练的地步。

所以此时看到此时校场之上召唤出的四象神兽虚影淡薄无比,好像随时都要消失一般,四象军阵要求全军气机一致,不仅仅要所有人修习四象心法,更要求在演练之时气机贯通方能挥出真正的威力。

看到即将消散的四象神兽,伏典扭过头看向了白飞,神情有些焦急,之前白飞曾经告诉过他,全军气机一致他有办法解决,如今到了演练之时,白飞还未拿出解决办法,看了即将崩溃的四象军阵,伏典心中当然有些焦急,所以急忙向白飞投入迫切的眼神,希望他尽快拿出解决的办法,大阅兵之下,万众瞩目,谁也不想自己的军队丢面子。

就在伏典焦急的等待白飞的动作之时,只见其手中突然出现了两张玉牌,将其丢入阵中。淡淡说道:“伏典、姜阳二位都督还请即刻入阵,掌握令牌演练四象军阵!”

话音刚落,伏典、姜阳已然明白了白飞的意思,看到其抛出的那两张玉牌,定然是大阵的枢纽,立时飞入阵中,二人各执一牌,只见牌上都写着“敕令”

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