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 47 章(第2页)
那一眼清澈见底,带着孺慕之情。
“既如此,那你这两月为何一点动静都没有”
康熙有些抱怨地问。
胤礽低眸未语。
康熙随即瞄见桌案左上角落着厚厚的一叠纸,他随手翻阅了两下,现所写的全都是与“父”
和“孝”
有关的诗,篇篇精彩。众所周知,好诗要意境,要情感深刻,能做出这般多感人的诗句来,可并非硬想而来,必是作诗者情绪饱满,日思夜想。
康熙心中一动,随后便被铺天盖地的内疚情绪席卷。
“儿臣不孝,干了许多大逆不道之事惹皇父生气,儿臣不敢奢求皇父谅解。”
胤礽在这时候声音轻轻地说道。
康熙心中更加动容,是啊,真正的孝不是给别人看的,他的胤礽就是这么仁厚实在,从不做面上的功夫,不耍花花肠子,是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地孝顺他。
“好孩子。”
康熙感动地抱住了胤礽,激动地红了眼眶。
殊不知康熙在抵达毓庆宫的前一刻,胤礽还悠闲地躺在榻上啃虎皮鸡爪。他有顺风耳,远远地听见独属于康熙的步伐,立刻拾掇起来,摆出才刚那副场景。
至于左上角的那一摞诗,对于胤礽来说就更容易了,他如今出口成诗,花费不足一炷香的功夫,就能写出一打来。早就准备好了摆在那儿,就等着康熙“现”
它。
“儿臣自省这两月,琢磨出了一种新的烹茶方法,儿臣给父亲煮一壶”
父子二人对坐。
胤礽衣着月牙白袍,煮茶沏茶,素净从容,观之有种无欲无求的脱之态。
康熙见儿子这般,又怎能继续怀疑他会威胁到自己的皇权倒是他心胸狭隘了,思虑过甚,总是把帝王的那套心思考虑到胤礽身上。
他不该怀疑胤礽,众多儿子中,哪怕是去怀疑三岁的十四阿哥有野心,都不该怀疑胤礽。胤礽早就请辞过太子之位,甚至怀过赴死之心。这孩子至诚至纯至孝,又怎么可能觊觎皇位
康熙内疚情绪更甚,和胤礽说了许多贴心话,也道出这些年他做皇帝有多心累,期许胤礽能为他分忧。
胤礽借饮茶的工夫望了一眼满脸真诚之色的康熙,心中不禁冷笑。
多少次怀疑、试探,换来今日这话却还不知以后或不会继续反复。
这般反复无常的帝王心思,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哪里能应付得了总之,谁在这时期坐太子的位置谁难。不作为,会被鞭笞;作为了,会被废黜。伸脖子会挨刀,缩脖子也会挨刀,堪称是大清第一优秀活靶子。
康熙离开毓庆宫后,就批复了科考改制的奏折,还大肆封赏了毓庆宫。
胤礽召来詹事府的官员议事,事议毕之后,詹事府少詹事高士奇看见了桌上胤礽所作的孝诗,心思一动,忙问胤礽是都要整理成册。毕竟之前在他的主张之下,詹事府所出的兴言录可是大受欢迎,他因此也晋升极快,博得了皇帝的青眼。
“好啊。”
胤礽请高士奇随意。
高士奇见太子功高却如此谦卑礼贤下士,对他更加敬重崇拜。高高兴兴应下之后,不出三日就将诗集整理成册,取名孝诗。
高士奇将孝诗呈给康熙之后,用许多精美之词赞美太子的孝心,把康熙哄得很开心。高士奇随即就请问,能否将孝诗像兴言录一样刊印成册,供世人览阅传颂。
康熙欣然应允。
一月后,孝诗往全国,整个大清掀起一波以孝为主题的作诗热潮。全国百姓也都知道了,大清太子爷不仅才华横溢,还是个大孝子。提到孝,所有人都以太子为榜样,向其学习。
吏部改革也在如何如荼地进行中,期间有不少官员提出异议,但最后都因为理由太过浅薄,没有说服力,被驳斥回去了。毕竟这场改革是在原有的俸禄上多增加福利,大部分官员,尤其是在吏治方面有作为的官员非常支持这次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