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仁宪皇太后的日常(第2页)
“皇上和先帝是父子,自然是像的。”
塔娜回答着心里叹了口气,别看太后平常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实际心里从来没放下过先帝,也正因为情根深种,在孝康皇后去世后太皇太后也没拦着太后亲自照看皇帝起居的事情,她当初亲眼见到那场面都哭的不能自已。
但转眼再看太后的时候她已经收起了那一分落寞的神色,反而是露出了有点点傻气的笑容:虽然不过堪堪十多年,那也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好儿子呀。
圣驾离开咸阳宫,太后这会儿也提起了精神,在院子里转了会儿,去后面跟陈太妃、杨太妃等人说了会儿子话,又约了午后去端顺太妃那打牌,太后回到自己屋子里的书房,此时宝音已经把笔墨都准备好了。
虽然说“太后”
、“太妃”
这样的名头听起来好像年纪很大的样子,但是先帝顺治爷只活了二十四岁,后宫妃嫔们顶上这个名头的时候也不过十几二十岁,到现在康熙十八年,年纪最大的也不过四十出头。太后如今年近四十,但严格来说实际也就三十七岁(还没过生日),这个时候正是对于年龄的敏感期,所以同样作为女性的惠嫔和荣嫔一下就明白太后的心思,在年初皇帝跟她们提议说要给太后明年办四十岁寿宴的事情的时候果断以“崇尚节俭”
为由暂时挡了一波。
太后之后听宝音说起的时候果断给惠嫔和荣嫔点了个赞,顺便给了她们还有大阿哥、三阿哥、二公主一些赏赐。
不理解太后如此操作的玄烨某一日在承乾宫的时候问起自己的表妹,佟贵妃听了也忍不住皱眉:“皇上,恕奴才多嘴,女子最忌讳的便是被人提年纪,尤其是在皇额娘这个时候,您这一提不是明摆着跟皇额娘说她老了吗?要奴才自己说啊,奴才等过了三十岁可就更不希望有人来给奴才过生辰,只会觉得膈应。”
见玄烨认真思索着,佟贵妃也能明白皇帝此举也不过是想向世人表达自己对太后的孝顺,总不能说这回不过以后都不过了,那世人如何看待皇帝又成了一个问题,便提议:“不如皇上就如惠嫔和荣嫔说的,太后崇尚节俭不想大费周折过生辰,宴席就不摆了,等到了以后六十岁整寿的时候再过,那时候太后更愿意看到祖孙满堂的景象,岂不是更好?”
玄烨点点头觉得有道理,民间百姓到了这个年纪更能接受自己的年华老去,含饴弄孙才是最幸福的,虽然距离这个时候还得等个二十年,但二十年又算的了什么呢?玄烨觉得自己一定能过前明的皇帝活得更久。
太后抄完一卷经书就到了午膳的时候,说起来她也不是信佛之人,只不过每日抄一卷练练字罢了,从前在现代的时候她尽管没有经历过结婚生子,但在工作上做过不少和孩子打交道的项目,自己也查了许多资料,穿越来后经过在顺治年间的实操经验,可以说除了天命不可违之外成效还是不错的,她甚至都觉得如果拿这些经验回现代说不定还能出本关于幼儿成长心理学方面的书。
不过是否能扭转九龙夺嫡的局面还是没有这个把握,小孩子之间关系再好,但等长大了能影响他们的因素更多,比如他们的额娘,还有他们背后的家族,还有皇帝的态度。
安排好午膳之后塔娜来报:“安明宇刚刚送来的消息,今天索额图大人去见太子了。”
“索额图是太子的叔姥爷,见见也不是什么大事吧?”
宝音并不放在心上,毕竟在她的认知里自己家族里近亲之间那些弯弯绕绕的也多得很,就算是夫妻也能掰出很多其他的亲戚关系。
塔娜却不这么觉得:“叔姥爷,又不是亲姥爷,哪怕是住一个屋子里的也不能老这么攀亲戚关系吧。再说,太子还小正是要专心念书的时候,半月见一次,奴婢都担心哪天把太子带歪了怎么办?”
太后笑了笑:“这话可不敢往外说,这紫禁城里有什么是皇帝不知道的。”
“皇上是顾念亲情,可他们呢!”
宝音此刻也意识到了严重性。
“从鳌拜倒台那一刻起,他就知道那些人是决不能以真心来对待的,可失去亲情并不是那么容易弥补的,所以在这样矛盾的关系之间不知不觉就把自己圈了起来。”
塔娜叹了口气:“难为太后娘娘如此周全了。”
“这有什么,反正我也是闲着没事,陪着孩子们玩还是可以的。”
塔娜和宝音互相看了一眼对方,都明白这哪是陪着玩那么简单,大阿哥和太子能玩在一起说到底还是太后的功劳。
午膳之后,太后带着宝音在咸安宫走了半圈串门消食,回来小睡了半个时辰,刚起就听到外面通报说太子来请安了。
太后忙招呼人进来,又让宝音去准备点心,太子进门规规矩矩的叩头请安:“孙儿给皇祖母请安。”
“起来吧。”
听到太后的话太子才起身,一脸闷闷不乐的样子,到底还是小孩子,这模样让人看了只觉得心疼:“怎么了这是?谁给我们保成委屈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