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刺眼的曙光 信徒与诸神的微妙联系2(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弥生知道莫兹科夫对反物质的概念还不甚了解,随后他又看向林岐,现林岐对他们的聊天仍然不感冒,但处于对自己从事专业的崇敬,他仍忍不住继续为莫兹科夫科普。
“能量不会平白无故产生,也不会平白无故消失,你所认为的释放能量其实都伴随着质量的减少,香蕉之所以生湮灭的同时还保持原状是因为它产生的反物质微乎其微,在宏观尺度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一旦生湮灭,它的质量一定会改变。”
“举个更浅显的例子,将近2oo年前那枚爆炸在广岛的原子弹,是一颗枪机式铀装药的原子弹,持续射出中子来轰击铀装药,这会使铀装药中的高浓度铀-235开始生链式反应,释放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而事实上这颗原子弹铀装药为5o千克,其实只有2%的铀-235产生了裂变,大约失去了约1克左右的质量,可经过质能转换后的能量相当于1。5~2万吨tnt当量。如果1克物质与1克反物质生湮灭,那么释放的能量将远远过这个当量。”
“换句话说,在我们日常所见的燃烧或各类能源推进器工作时,都会有极小的一部分物质转为为能量,因为能量不可能凭空而来。”
莫兹科夫缓慢地点头,弥生猜测他大概率是听懂了一部分。
“那么希望你们此行能够提取足够多的反物质,多到让我们离开这该死的太阳系。”
“那么我们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磁场,在捕获反物质的同时能够稳稳地控制住它,避免它和任何物质生接触。”
莫兹科夫似乎不想再费太多脑细胞,对于弥生的念叨并未做出回应。弥生于是将头转向窗外,对着一望无际的荒芜呆。
偶尔冒出的几个零星小站点会让他的眼睛重新聚焦,他猜测那里最多只安排驻扎2-3个人,而他听说在那里负责执勤却要一年才能一轮换。那种压抑的感觉再次袭上他心头,所幸这次从地球过来火星的也有一部分换班人员,弥生期待半年之后他们也可以跟随自己重新返回地球。
沿着粒子加器通道又走了将近半小时,他们终于进入一条广阔的隧道,运输车随即也开始切换成磁悬浮模式。隧道内的灯光令人恍惚,弥生不由闭上眼睛,不知又过了多久,深藏在奥林匹斯山内的基地终于呈现在他眼前。
弥生在地球上从未见过这样的大型基地,隧道尽头是一扇直径足足有2oo米的圆形大门,进入大门后他们纵向上升,路过出轰隆声的几排制氧机和三层停车场,他终于来到此行的终点。
“你们可以把宇航服脱掉了,检修过后我们会安排人给你们送到住处。”
莫兹科夫示意他们下车,又冲弥生调皮地眨眼。“我想我们以后会经常见面的。”
弥生不明白他为何这样说,只是回以礼貌的微笑,然后跟随林岐向接待他们的人走去。
负责先遣工作的是位来挪威的中年男人,名字叫阿利松,单从外表来看弥生以为他应该只比自己大了1o岁左右,毕竟阿利松的两鬓已经隐约可见几根白,这和他正值壮年的状态十分符合。但通过林岐得知阿利松已经将近6o岁时,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真想不到他竟然只比你小了几岁。”
弥生出惊叹。
“阿利松从3o岁开始几乎就一直生活在太空里,不过我想他如此年轻的原因绝非仅仅是生活在太空里,这也和他健康的作息有很大关系。”
“搞科研的又有几个能够保持健康作息的。”
“身体永远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所以今天我们先调整一晚,明天再投入工作。”
看来之前那样着急的人又不是你了。弥生心中暗自嘀咕着。
基地为二人提供的住处和星级宾馆没什么差别,甚至还是套间。弥生和林岐各自一间屋子,这让他感觉以后在这里的生活会相对从容些。
房间最大的那面墙上是一块分辨率极高的屏幕,在模拟出自然光效果同时可以百分百还原阳光的辐射能,弥生开启电源后整个屋子也跟随暖和了起来,他将模式调为阴天,随即光线也变得暗淡了些。桌上摆了一整套纸质的对撞机资料,弥生闲来无事翻了起来。
阅读纸质资料而非全息投影是他跟随林岐养成的习惯,他很享受这种触感与真实视觉交相呼应的感觉,这让他更容易集中精力。
但当阅读到核心技术时,他很快就现,想要在半年之内完成质子同步加器升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从现有的设备来看,质子同步加器仅能为极小量的质子束提供加,然后使其和金属镭相撞,再从产生的物质中依靠彭宁离子阱来过滤并俘获反质子。如果想要使更多质子实现加,那么先要加大磁场强度,这需要直径更大电磁更强的加通道。不过之前设计粒子对撞机的人似乎已经考虑到了这点,在弥生今天近距离观察对撞机时就现它的通道直径至少有5o米宽,这就为后续的加装设备提供了有利条件,何况大规模俘获反质子也需要承受能力更强的彭宁离子阱。由于是在火星上,真空的环境更容易被制造出,这让弥生有了一种更大胆的想法。
他拿起电话拨给林岐,迫不及待地想和林岐分享自己的想法,但林岐似乎并没有太大兴趣。
“明天我们亲自到对撞机上看看,到时候再说出你的想法不迟。”
“可是……”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