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逃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章 山顶烤肉(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赵静姝又问。

“那又如何?”

夫子蹙眉。

“赵无恤是傻子吗?一千多个日夜,袖子里揣着那么重的竹简到处晃悠,他自然是得到了风声,才会在赵鞅要考他的时候,揣着竹简,华丽丽的登场,所以这件事其实告诉我们,比起遵守古训,信息。。。靠谱的消息才是最重要的。”

赵静姝煞有其事地道:“所以他能在背书选储中上位,全是因为他细作安排的好。”

周夫子一时语塞,项辰若有所思,元晔却好奇地问她:“你是真的知道这段历史?还是胡诌的?”

元晔以为自己的压低声音,其实并没有很低,课堂上每个人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赵静姝只能瞪他:“三家分晋是历史从春秋走至战国的分界线,赵襄子联合韩魏两家一起灭了智伯,为后来的三家分晋,赵国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你自己不懂,就别乱提问,”

“看来郡主也是熟读史书,对春秋战国很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周夫子捻着斑白的胡须,眼珠子咕噜转了一圈,问:“不如郡主来谈谈春秋与战国究竟有何不同?”

赵静姝很想反问夫子西汉与东汉有什么不同,但看在月钱得份上,她还是忍下这口气:“春秋各国都想当霸主,到了战国,各国国力日渐强盛,现当霸主已然没有意思了,就开始搞兼并,大国兼并小国,慢慢的,战国七雄的局面便形成了。”

周夫子道:“为何到了战国,各国的国力就强盛了。”

“自然是因为有了铁。”

赵静姝耐着性子道:“铁制农具的大规模出现,解决了百姓耕作难的问题,以前许多用石器开垦不了的荒地全都可以用来耕地了,结合当时百姓明的垄耕种植法,粮食的产量便高了,百姓能吃饱饭,养活的人便越来越多了,人口越来越多之后,土地便越来越少了,领国之间的摩擦便也越来越多,土地的争抢便也越来越激烈了。”

周夫子:“。。。。。。”

项辰:“何为垄耕种植法?”

赵静姝看向周夫子,耐心等着他讲解。

周夫子沉着脸道:“老夫见郡主说的头头是道,不如一起解释清楚。”

赵静姝撇撇嘴,然后拿出白纸,在白纸上画了许多土地,再将纸递到项辰面前:“这个高的土地就是垄,垄的耕种面积比平地更大,两个垄之间的便是沟,沟既方便浇水,在雨季也方便排水,而垄和沟每季都要互换,这样土地就能得到很好的休息。”

“你是如何知晓的?”

项辰拿着那张纸,惊讶地问。

赵静姝道:“土地乃是民之根本,我赵家既在洛阳称王,自然是要了解民间疾苦的,若连百姓如何耕种都不知,还如何治理这方土地。”

赵静姝笑对项辰道:“等过段时日我央爹娘带你去民间走走,你可以看看寻常百姓家是如何生活的。”

赵静姝的笑如阳春白雪,干净剔透,令项辰眼前一亮,心中一动,呆滞了半晌,才轻声的回了声好。

赵静姝第一天上课便与夫子闹了不愉快,周夫子觉得自己的权威被一个小女娃挑战了,心里十分不忿,便隔三差五的在课堂上刁难赵静姝。

有一次,周夫子故意挑了《荀子·王制》篇中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来考校大家。

赵德音表示自己从没听说过这句话,不解其意,态度极好的愿听夫子讲解。

秦非嫣非常直白的按着字面意思做了解释:为君者是舟,百姓就是水,百姓既能拥立君王,也可以反叛君王。

周夫子点头表示认可。

元晔深思熟虑了一番之后,也做了独到的解答:“我觉得船好好的在水上飘着,若非遇到大风大浪,其实不太会翻,若舟为君,水为百姓,那么就是百姓只要安分守己不造反,君王就能坐稳皇位,天下就会太平。”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