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离京(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原来,万年公主那日,是想找袁绍府上的,不想走的匆忙,又对洛阳城陌生,所以被王允那车给撞着了。
她早已厌弃宫里诸多拘束的生活,听到王允这样说就顺势说道:“除了陛下和协皇弟,我就没什么亲人了,既然局势动1uan,我还是先不回皇宫去了,请大人收留。”
王允连称不敢,让她尽管住下,待局势平定再决定进宫与否。
其实他是不敢私藏公主的,但在这几日里他听到了宫里传来的一些消息。
说董卓这厮仗着手握兵权,夜闯皇宫*了先帝遗妃。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在没有看清局势前,他也不想刘妍轻易回去。
袁府书房。
袁绍招来了一众文武亲信和好友,有曹操、袁术、许攸、郭图、淳于琼、颜良、文丑等人,众人面色沉重。
此外,还有一名颇为英武的青年军士,他就是新来投奔的张辽。
那天与袁熙分别,张辽回到丁原驻地,向丁原禀报了募兵等一干事宜。
丁原对董卓的跋扈十分厌恶,但他想不出董卓会怎么对他下手,只是让并州军加强营寨的防备。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最后自己死在最亲信之人吕布手上。
吕布凭着武勇,镇压下了并州军的反抗,但还是有很多军士,不愿跟随吕布而逃走,比如说这张辽。
吕布倒也不在意,带着自己亲兵两千多并州铁骑,和丁原部众,投靠了董卓。
得到袁熙提醒拉拢的张辽,经过一番思量后,带着新从河北募得的一千多兵马,连夜东逃投靠了西园驻军的袁绍。
张辽出列,自是毫不隐瞒,向袁绍等人娓娓道来这前因后果。原来死去的丁原对张辽有知遇之恩,提拔他于微末。
吕布反叛,军心涣散,他无力回天,感念先君大恩,打算回并州老家招兵买马,找机会为丁原报仇。
不想被吕布追杀,后来被袁绍派出的袁熙遇到了,于是就顺势投靠了袁家。以期待借袁家力量,给先主报仇。
袁绍听此,赞叹不已,于是感叹道,“不想文远将军如此恩义,丁刺史泉下有知,必然很是欣慰。”
众人虽然已经知道,但当事人这么一提起,仍旧是义愤填膺。
袁术有些幸灾乐祸道:“当初就不该召这厮进京,否者怎么有今日之事。”
袁绍恼怒地看着这个,从小就跟自己不对付的弟弟,当初召董卓是他的主意,虽然证明此事是个极大的昏招,但他极好面子,打心里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曹操出声劝和道:“为今我等要商议的是,该如何应付眼前局势,吾典军一部,现在才两千人马,即便加上本初、公路的兵马,对上董卓也是势单力孤,何况董卓所属西凉兵,久经沙场磨砺,彪悍武勇非洛阳驻军能比,我们当从长计议。”
荀攸闻言点头不已,接着也建言道:“攸以为诸位大人,当率部离京,到关东各地招募兵马,再联合关东忠君忧国之豪杰,以兵诛灭董卓,匡扶汉室。”
“不错,我等不能安坐洛阳任人鱼肉,当召集天下豪杰讨伐董卓,匡扶汉室。”
曹操赞同说道。
剩下几人也觉得,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于是也是纷纷答应。
众人再商议一些离京的计划后,曹操、袁术等人,就匆匆离开了袁府。
袁绍看着剩下的心腹问道:“诸位且说说,我等该寻何处安身起兵?”
这一下倒难倒了众人,似乎四处可去又无处可去,这可是个战略问题。
下的郭图开口道:“本来汝南乃袁氏根基,是最好的去处,但那已是袁公路等人地盘,我等已经失了先机。”
袁熙看了众人一眼,趁机向袁绍说道:“父亲大人,不如去河北吧。”
袁熙和张纮曾经商议过这个问题,于是趁机献策,太宗皇帝李世民在李渊起兵初期,也是如此积极参与谋划的。
“噢,?!二公子如何会想去河北?”
许攸有些惊讶道。
“子远,难道河北不行?”
袁绍问道。
“非也,二公子和我等想到一处去了,二公子虽年纪轻轻,却才学见识非凡,让二公子解释与袁公,为何去河北立身吧。”
郭图摇头说道。
袁绍也是一脸好奇地看着袁熙,想听听自家麒麟儿的看法。
袁熙整理了下思路,按照当时张纮分析的说道:“其一,河北富庶人口稠密且民风彪悍,燕赵自古就是英雄兴霸业成功就之地。其二,河北远离洛阳又有河水天堑阻隔,董卓即使有心也难以攻击我等。其三,冀州牧韩文节乃我袁家门生,定然会照料我等,还有其四,我朝光武帝也是以河北开基立业的,显奕见识不及两位先生,不知说的可对?”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