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公子替嫁番茄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4章(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顾昀川喉结滑滚:“又得麻烦你们……”

“一家人不说这些。”

顾知禧笑起来,“阿哥要去做先生了,我好欢喜!”

正有山风吹来,越过山丘、田垄,将伏倒在地的玉米杆子吹得哗啦啦作响,沈柳看向顾昀川,轻轻开口:“我也欢喜。”

时辰不早,快到晌午了,离田间近的人家已经生起炊烟。顾知禧急起来:“咱收拾收拾回家了,该吃晌午饭了。”

靠在一处的俩人齐齐应了一声,沈柳扶人起来,帮顾昀川拍干净衣摆上的灰:“咱回家了。”

掰下来的玉米棒子把竹筐装得满满当当,筐眼外露出须子,玉米杆子堆在一起,用麻绳捆扎紧实。

几人合力将筐子扛上肩,打算先背一些回家,剩下的午后再来收,东西放在地里没人会拿,不用担心丢。

远天层云散尽,日头全都露了出来,红彤彤一轮挂在天正中。

本来还有寒意的田间,也跟着暖和了起来,山风温凉,松涛鸣响。

一行人缓缓往家里走,正午的日头,拉扯出几道短短的影子。

顾昀川背上的筐子最大,玉米装得最多,他腿脚不方便,可拄着杖子走得还算稳当,沈柳跟在他身后,时不时扶一把筐子,心里才踏实。

累了小半天了,午后还得接着干活儿,没啥精力再琢磨着烧一顿好菜,晌午饭便吃得简单。

晨时馒头做得多,还余下半屉,蒸一蒸吃正好,沈柳瞧了眼菜筐子,里头还有吉婶送过来的大白菜,配上辣子醋溜,爽口开胃。

家里养鸡后,蛋是管够的,今儿个费体力得补补,沈柳又拿出两颗蛋,打算切几个番柿子做一盆蛋花汤,就着白馒头吃很是滋味,暖和又舒服。

沈柳在灶房忙活,他想让家里人多歇歇,就没叫人帮忙。

洗菜的水声哗啦啦的响,不多会儿,顾知禧抱着柴火走了进来,在墙边码放齐整后,拉了张小板凳到灶台边,正准备生火。

沈柳看着她:“宝妹你歇歇嘛,好累了。”

“可是你也累呀。”

火折子擦出火星,嗡的一声响,灶膛里窜起火苗,“我把馒头蒸上了,这个蛋要打吗?”

“要,谢谢宝妹。”

顾知禧笑起来,又学着沈柳的语气开了口:“也谢谢哥夫。”

俩小孩儿相视一眼,都忍不住笑出声来,咯咯咯小鸡崽似的。

后院儿里,赵春梅和顾昀川将筐子里的玉米倒了出来,铺满一地。

玉米剥开皮晒才干得快,等到把地里余下的都收回来,就把架子搭上,将还湿润的玉米皮剥开,不用扯掉,直接系到木杆子上,玉米就倒立着垂挂而下了,等晒过小半月的日头,黄澄澄的很是好看。

灶房那头,炒菜声噌噌地响,烟囱里白烟袅袅,香味顺着风飘了出来。

不多时,饭菜做好了,馒头凉得快,顾知禧在瓷盘上扣了个海碗保温,她进堂屋没瞧见人,出来时站在屋门口喊人:“阿娘、阿哥吃饭了!”

“听见了。”

顾昀川朗声应下,他将空了的筐子叠着摞好、背上肩,打算扛到前院去,“阿娘吃饭了。”

赵春梅点了点头,将玉米棒子铺铺平,跟上了步子。

一家子围坐在一桌,热汤暖肚子、醋溜白菜爽口、白面馒头宣软。本是最寻常的家常小菜,家人互相盛汤夹菜,也吃得津津有味。

日子如流水,却过得很有盼头。

吃过饭,歇了不多会儿,几人就背上筐子出了门。

日头晒过了一个晌午,地里都暖和了不少,只是山风大,有些刮脸。

还是按照晨时的分工做活儿,等到玉米杆子都割完,沈柳拖到了顾昀川边上,跟着一块儿掰玉米。

另一边,赵春梅和顾知禧正在翻地,收下一季菜的土地有些结板硬,得拿锄头翻上一翻,杂草也不用扔,混合着泥土一块儿埋起来,等着日升月落酵了,便是天然的养料。

直到日头西沉,远天起了晚霞,彩练似的飘荡在云层间,几人才收拾了东西回家。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