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楼之不想弯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0章(第3页)

接连失去三个儿子,高家父母受不了了,便是病倒,缠绵病塌大半年,相继离世。高四高五眼见这样不行,便干脆咬咬牙投奔游侠儿的老大去了,做了逃户。顺便改了名字,叫高大、高二。

再后来,他们一边四处流浪接点活计,一边去找寻自己三个哥哥的下落。直到倒了大霉碰到了硬骨头宝玉等人,搞砸了活计,还不得不逃到别的地方避风头。足足过了好些年才敢偷偷回家乡看看,便是那时候回家,现家乡已经大变了模样高大高二所在的南沟村是在山坳里,本来人家就不多,等他们回去的时候现竟然变成了一座空荡荡的村子了,附近的村子说这个南沟村的人不实诚,逃徭役的人很多,被官差抓了几次之后,前些年便走的走、散的散,做逃民了。

此事,伍毅查探高大高二的时候也得过信息,并与十六汇报过,当时十六就觉得有些不对,但是伍毅说那些村落附近的村民对此事讳莫如深,自己托的人又非当地人,问得多了,便被人注意到,然后就有人来跟踪试探,倒是很难继续追查下去。现在看来,这事情果然不简单。

宝玉倒是知道得更多一些,但是他也不能明着说嘿,我瞧见过我姑父藏起来的密信,估摸着那些失踪的民夫都被弄到沿海去采盐了。

在十六想偏,觉得这是齐郡王在抓壮丁练私兵的时候这个脑洞有点大,高大悲愤反驳“若是被抓去当做私兵训练倒也好了,至少我那三个哥哥必定是吃好的穿好的。”

“然而我们打探多年,终于从现蛛丝马迹,这些年失踪的民夫都是往南边去的,被送去海边盐场里煮盐”

如何打探出来的便是高大他们跟着的游侠儿老大想出的法子,与如今的钓鱼执法有些类似,冒名顶替需要服徭役的人家,然后他们的老大等人被带走了就再也没回来一开始沿路还有老大留下的记号,然后到了海边,记号也没了,老大他们的踪迹也没了,一行人就好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高大高二沿海南下、北上找了许久,最后某天在苏北某地的乱葬岗看到一具很眼熟的尸体是平时最爱跟在老大身边拍马屁的胡子李,他皮包骨头,满身鞭痕

“岂有此理”

十六怒起,一拍案几。

他信了高大高二的话,不说十成十,也有七八成是真的。

柳岩和宝玉同样听得很愤慨。

“此事我会叫人调查的,你们说在何地看到旧识的尸骨”

应当那里会有线索。

“射阳县城外。”

“初一,将他们三个人安排好便在我这艘船的船舱里吧。”

口吩咐。

原本在门外,默不作声好似不存在的初一抬眼,好像想说什么。

然后十六补充了一句“虽然你们是一路悄悄过来的,难保没有被人看见。或者说我那思虑周全的皇兄早晚都是会要来我这里问一遍的,你们呆在船舱里,哪里都不要去,吃的喝的,我会叫人给你们送去的。”

高二看了高大一眼,高大点点头。

把一托盘饭菜吃完的老王也点点头。

柳岩对自己手底下的兄弟还是有信心的,回头嘱咐了几句,叫他们看好船舱,闲杂人等不许走动,也不许任意进出。

幸运的是,直到第二天启程,齐郡王都没有找到高大等三人的下落再次感叹老王的反追踪能力是一流的。

因为昨晚闽北郡王胡闹一事,今日启程的时候,苏北郡王便直接叫船队先走了,怒气冲冲的样子反而显得很正常。

自黄河逆流一段,便进了运河,顺水而下,一路就是济宁、徐州、淮阴、淮安此行目的地正是淮安。

苏北郡王的船驾靠岸淮安码头的时候,扬州巡盐御史兼苏州府台林如海已经领着苏北一地的官员等候多时了。

如何接风洗尘、逢迎拍马的那都是套路,当然,年少有为的宝玉也被套路了一下不仅仅是因为苏北一地的官员听说他是郡王殿下的心腹,出任郡王府长史一职,还因为对方的亲姑父就是自己等人的顶头上司。

休整过后,十六设宴款待了林如海等人,并明确表示,自己是一个藩王,不插手当地政务,只在自己靠着封地食邑的收入过自己的小日子。

此态度一出,众人心里松了一口,把心放下了一小半,另外一大半自然是因为对方口说无凭,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性子还得看日后的。作为藩王封地内的官员,他们也是两难呀苏北郡王是二等的郡王,食邑三千户,扣除了这三千户,苏北一地的赋税来源就将近少了十分之一哩

十六才不知道下头苏北一地的官员在愁什么,不过在与林如海碰杯的时候多了几分笑脸,倒是叫下头的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因众官员都是要职在身的,再加上十六并不兴酒足饭饱思x欲那一套,所以当晚夜还未深,拜过码头的官员们都走了。倒是有一个人需要特别介绍一下,就是当日给郭家送去马德堡半球的郡王妃郭氏的亲舅父、现任江南水师统领吴涛。

吴涛此人年逾四旬,一把络腮胡子,是一个看着更像水匪的水师统领,因为水师操练不只是船上的,还有水下的,所以常年暴晒的吴涛肤色黝黑,配上他足有一米八的身高,显得非常彪悍。

江南水师平日里都在太湖、长江口一带训练,偶尔也会去沿海海岸转转,主要的职责就是抵御倭寇犯边,但是身材矮小且穷、裹着兜裆布的倭寇往往都是一抢即跑的,海岸线绵长,水师兵力有限,往往接到报信赶来的时候,倭寇已经影子都没有了。

吴涛在七八年前自北地儿调过来,从一开始纯然的东北爷们旱鸭子到如今的浪里白条吴大爷,叫手下人佩服,花出的努力自然是不少的,更有五年前他根据倭寇来犯的频率准确推算出了两次倭寇上岸的时间和地点,那两场伏击战打得是大快人心,足足好一年倭寇不敢上岸来。也叫吴涛的名字在沿海百姓中和倭寇之中传开了,一则是善名,对另一则来说则是凶名。

十六见到吴涛,也是恭敬以待的。虽然两人一个是从一品的郡王、一个是从一品的统领,从品级上来说是相当的,但是毕竟吴涛手握大权,又是王妃的亲娘舅,十六要是想在苏北的日子过得滋润,自然是不可怠慢吴涛的。

一个有心交好,一个真心疼爱外甥女,再加上十六也不是文绉绉的性子,更加好武一些,所以两人竟然是相谈甚欢,在别的官员都告辞之后,十六听说吴统领从无锡那里赶来,如今住在淮安城的驿站里头,便是热情挽留吴涛在郡王府前院住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  bug24章陈道伟从金陵赶来,不是太原蒙逼了怎么会写成太原,那里是山西啊喂,被自己蠢哭请牢记收藏,&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