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楼之不打诳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章(第2页)

太子的眼神中有一丝慌乱,又很快掩饰过去,“定是有人在你耳边离间我们兄弟的关系,小十六我和你说”

“皇兄你不要否认了,我私下叫人去查了。替你办事的就是曹家人,原本打算绑的是老十五对不对错绑了我,若不是我侥幸逃出,也许就被皇兄后来将错就错了吧”

十六皇子毕竟只有伍毅一人,之前查到的真相比之皇帝手里的要缺失了好一部分,但是好在伍毅是个顶用的,时隔两年之久,终于查到了眉目,连同太子曾经下令将错就错的事情也一并报给十六皇子。

“你叫什么人查的你既未被册封也没有开府父皇给你人手了”

禁卫军还是暗卫不对,禁卫军根本就不司查探之事太子的神经忽然变得敏感起来对啊,自己是不是灯下黑了。虽然老七他们狼子野心,但是谁也比不过小十六在父皇跟前卖乖来的得宠小十六,他会不会有那样的心思呢,想要

太子毕竟是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了,虽不是老奸巨猾,但是对付自己这个一贯有些缺心眼的弟弟还是绰绰有余的。如何哄骗走将信将疑的十六皇子此处暂且不提。

两个嫡亲的兄弟勉强没有变成不欢而散。十六皇子到西跨院的时候,醇亲王已经坐着喝茶了。

眼见小十六心事重重,醇亲王吩咐初一初二“给你们主子去叫些热水,擦把脸、再泡泡脚。”

初一初二抬头看了十六皇子一眼,十六皇子点点头“去吧顺便把晚饭也领来。”

醇亲王心道小十六身边的人倒是皇兄精挑细选的,虽不是多机灵,但是胜在忠心,凡是以主子意思为重。这大约也是小十六特有的特质,既重情义又有分寸皇兄只是赐下人来,而毕竟收服下人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

“怎么一脸茫然的样子是遇到了什么困惑”

醇亲王因与皇帝一向感情深厚,当初新朝初建的时候,皇上说与他册封封地,他婉拒了,道是自己并无功勋也无战绩,何必贪心,不如做个闲散王爷来的逍遥。就因为这样,久居京城的醇亲王地位然,是唯一一个不经通报便可以直接入宫的人。

“回皇叔的话,我只是觉得,人若是可以不长大就好了。”

十六皇子低垂眼睑,有些消沉。

“傻孩子,人哪里能不长大呢我们你父皇与我,总归是要老去的,就好比你母后,她也只是先走一步,终有一日,我们都要走的。如果小十六不长大,等我们都走了,你又该怎么办呢”

醇亲王拍了拍十六皇子的肩膀,虽然很想像小时候那样摸摸他的脑袋,但是自己面前站着的少年郎竟然是与自己差不多高大了,倒是不方便伸手。醇亲王有些遗憾。

“皇叔,为什么你与父皇的感情能够一直这么好”

醇亲王楞了一下,然后微笑“自然是因为我们是嫡亲的兄弟啊。不然哪里来手足之说手足手足,岂不知断手断足会有多痛正是因为不能叫自己遇到那样的痛楚,所以我一心信任着皇兄,想必皇兄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十六皇子觉得自己听明白了一些,又觉得自己还是有些懵懂,为什么父皇与皇叔身为手足就可以无条件地为对方付出、就能够全然地将信任托付给对方,而皇兄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好像经过今天,变得更糟糕了一些

“与你太子哥哥闹别扭了”

十六皇子支支吾吾“并不是”

“太子他性格温和,你有什么话,与他好好说,他那么宠你,自然会无不应的。若是有什么刁钻为难的事儿,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多开口求几次,太子就会答应你了。”

醇亲王调皮地做了个噤声的动作,“从前我就是这么与你父皇撒娇的,几乎次次都能成。”

“好罢,我会试试的。”

此时,初一初二叫人抬了水去自个儿主子的屋子里,醇亲王再次拍拍小十六的肩膀,感受到对方原本肉墩墩的身材现在拍着也变单薄了,不禁放软了口气“去吧,去好好擦把脸,在睡一觉,明日送你母后最后一程。”

十六皇子闻言,原本稍微平静了的心情又变得哀伤起来,于是点点头回屋了。

次日是个好天气,晴空万里。

皇后的棺椁由十八个力士抬着,太子领着众皇子披麻戴孝跟在其后。

诸事完毕,十六皇子那头却不肯走了。皇帝亲自去问怎么回事。

小十六回答说,愿在皇陵为母后守孝三年。

于是众皇子也纷纷表态愿在皇陵结草庐,至于心里头有没有暗骂小十六奸猾谄媚的,就不知道了。

老皇帝感动不已,觉得幼子纯孝,又觉得趁此机会将其他儿子也留在此处,更方便他清理一些事情。于是作沉吟状。

倒是有臣子忍不住了劝说“十六皇子一片赤诚之心,诸位皇子也定当如是,可毕竟太子是储君而众皇子也领着差事”

言下之意就是,皇上您儿子要是全部在皇陵守孝三年,您要是答应了,那太子怎么办诸位郡王的封地事务怎么办

皇帝一想,也是啊,把全部儿子赶来守孝三年毕竟是要惹出非议了。

最后下令诸皇子在皇陵给皇后守过百日。这一点倒是不过分了,众儿子面上还要做不舍状,恨不得表忠心自己孝顺得不得了之类的,叫老皇帝看着无端心烦起来如若哪天,自己山棱崩了,众多儿子,会有哪一个是全心全意愿意为自己守孝三年的

儿子们年富力强、如狼似虎,老皇帝越不待见他们了。

于是出京城的时候是老皇帝领着一大串的儿子,回城的时候就只剩下太孙了。

皇太孙回到自己府里头,倒是才知道太孙妃也有了身子,偏偏时间尴尬岂不是叫人说自己在皇祖母病重的时候还有心享乐于是神色也是淡淡的。问了两句便罢了。

倒是小胡氏,以为太孙还在想着贾氏小产的事情,才如此反应,心下暗恨不已。

话分两头,皇帝带着皇太孙回京了,留下太子为的皇子十二人。这其中也有和其母妃贤妃一样,一脉相承的木头人淮南郡王,整日都不说两三句话,只是闷头在屋子里抄写佛经。也有深得他母妃德妃真传,见风使舵的好手五皇子晋南郡王,想在太子与齐郡王之间左右逢源。更多的是如同淮北郡王四皇子那样,低调安分不惹事端的皇子们。

至少,表面即是如此。

屋内,齐郡王一下一下地轻叩桌面琢磨着小十五是绝无可能被封苏北的。母妃早就看出来,父皇是试探而已,这不是才一拿到朝堂上商议,着急的就是太子等人了越是这时候,就越是不能急。倒是小十六,若是他被封苏北,日后行事就颇为费功夫了还有,坤宁宫的昏招到底是谁出的自己还不至于眼界小到取对东宫的后宅妇人出手区区贾氏,只是个侍妾不对,贾氏有个弟弟,好像和小十六有些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