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大明万历年是什么年代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9章 仰攻牡丹峰(第2页)

正月初五,李如松亲领主力大军及李朝三千兵马已经到了顺安城,五万余虎贲距离平壤城只有五十里左右。

小西行长在平壤城的部队,刚来时一万八千余,现在只有一万六千余。

就这还有三千余精挑细选的李朝伪军,小西派出两千多人分别驻守大同江以北的中和、黄州等地,确保后路,并维持住与中军的联系。

李如松等于以近四倍之优势兵力攻城,加上已经运到的百余门火炮,他才没把这平壤当回事。

拿下是肯定的,关键要拿的漂亮,尽可能的杀伤倭寇有生力量。

(有人说,算错了吧?伪军也有三千多呢?呵忒!那也算人?)

正月初六,浩浩荡荡的明军主力抵达平壤城外。

隆隆的战鼓声如春雷滚滚,无数铁骑策马奔腾,旌旗如林,杀气冲天。

有诗为证: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城头的倭军哪里见识过如此雄壮的军威,无不倒吸凉气、抖若筛糠。

哨官秦逸,身处中军序列,他们都已经在祖字大旗后列队站稳。

后续步卒,还在源源不断往大阵两边汇合。

大明东征军动作迅,阵型快展开,按照昨日军议的方略。

中军大旗迅移至城西的药山,这代表着李如松的中军帐就设立在此。

其余部队也在副总兵、参将等高级军官指挥下,占了大兴山和东部的木觅山扎下营寨。

很快,一个半包围的军阵已经初步成型,如此训练有素、令行禁止,可谓当前全世界最强之军,没有之一。

倭国那些土包子,这辈子能经历这样的大场面,也算死的不冤。

来都来了,不先弄一下,倭寇还以为咱是闹着玩的。

按照计划,各处营地都派出一支步卒,试探性的打一下,相当于火力侦查。

李如松要确认一下倭军的战斗意志和部署情况。

尤其是平壤城最关键、也最显眼的是北城牡丹峰,高近三十丈(百米左右)是全城的制高点。

如果占下来,把大炮推上去,就可以居高临下直接轰击内城。

担任攻击北城的,自然是“倭寇克星”

戚帅当年一手带出来的义乌兵。

“咚咚咚咚!”

中军大营催战鼓响,老将吴惟忠亲自带着一千南兵出营,营外居然还有一支千余步卒等候。

全是和尚,大冷天连帽子都没有,一个个大光头都冻的紫。

“休静大师,劳烦僧兵兄弟们了”

“岂敢言劳烦,吴将军万里迢迢为吾李朝奋战,吾等自当先锋探路”

领头的大和尚休静须皆白,今年都七十四了,倭寇入侵,四处掳掠,杀人无算。

佛门弟子也有金刚怒目,他第一个站出来号召众僧人抗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