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柳暗花明(第2页)
林之云亲自奉上茶来,站在其父身后,不敢落座。
一番客套之后,林天猛然想起什么,回身喝道:“还不将那二人放出来!怎么,为父如今管不得你?!”
林之云忙拱手,唯唯诺诺回道:“请父亲三思!这是小妹的主意,还是待小妹回来再放不迟!”
“你且去!我自有道理!恐怕风儿回来也必然要责骂与你!”
林天怒不可揭,不留一丝情面。
那三人听这话,便知必有隐情。
待林之云走后,大箫故意问道:“方才云兄言风儿不知踪迹,便怀疑——”
话未说完,林天打断道:“风儿这丫头真是让你们见笑了。此刻,她只怕去偷取密诏了。”
言语间很是随意,自然料定逍遥门必然有所提防。
此言一出,三人心中咯噔一下。不过,有苏若在,应该无妨。一时,赵一凡和小箫笑吟吟而来,他们在路上得知林堂主亲临,便知事情有了转机。
逍遥门众人得聚,都心胸舒畅,烦恼皆无。
赵一凡见过林天之后,直言道:“林堂主果然英雄气概,敢为人所不为,在下敬佩万分。”
林天细细打量赵一凡一番,只觉气宇轩昂,又得知他同小箫独闯山庄,不由另眼相看:“七郎的气度,老夫赞赏之至。如今朝局复杂,我风云会被牵连进来,实在非我所愿。之云,你拿出太后的密信来,交由七郎过目。”
林之云方才碰了钉子,这次只得闭口无言,乖乖将密信从怀中掏出,交给赵一凡。
赵一凡打开来,只见信中如此写道:
今令你风云会至京都,设法得到八王女婿赵一凡所藏密物。其余之事勿需插手。此事事关重大,以仲秋为限,若是不成,风云会以叛国罪论处。
末尾,是太后的印鉴。
赵一凡看毕,交由另四人过目。他观此信,未提逍遥门半句,倒是出乎意料。信虽简,但却及其谨慎。并未提及所偷之物具象,又限定了日期。最后一言,实在是心狠手辣。果然是太后的一贯作风。怨不得风云会如此大张旗鼓,费尽周章。
“林堂主,恕在下冒昧。太后既然如此待风云会,你又何必放过我们?”
问此话,赵一凡心中已然有了一套说辞,若是林堂主与他英雄所见略同,便实在是大大的惊喜。
林天淡然笑道:“我风云会能存活到今日,只怕倚仗的便是这风云二字。乃是风轻云淡之意。若是参与到朝政中来,只怕早晚有一日,便会尸骨无存。”
“林堂主,你这句话只怕要叫少堂主心有不甘。”
赵一凡觑眼朝向林之云,一脸不怀好意。昨日一番言语,若是他听了,只怕也不会有今日之事。
林天闻言,回身问道:“怎么,你作何想?”
林之云面露难色,半响,回道:“父亲,孩儿一事不明,想当年,太祖起兵之时,我风云会便——”
“混账!”
林天登时大怒,唬得林之云忙跪下听训。
“如今太平盛世,怎可与当年同日而语?你搅入这权势之争,若是太后称帝,驾崩之日又当如何?你以何身份面对新君?若是圣上得已亲政,那今日之事,你又如何交代?!”
一番话,铿锵有力,令林之云茅塞顿开,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惭愧不已。他这才知道,自己的一时鬼迷心窍,竟然差点犯下大错,令风云会走上歧途。
看儿子知道悔改,林天扶他起身,语重心长道:“云儿,切记,风轻云淡,闲云野鹤。这是你我的立足之本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