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白衣仙子是什么仙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章 老子论道(第2页)

老子继续道:“仙界的存在何止千万年,却一直完好如初,这是为何?这是因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而三千小世界,不断的循环更替,生命的繁衍生息到最终消亡,然后又来一遍,像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

“为何?‘返者,道之动也’。”

……

“长生,你知道世间什么东西最接近于‘道’吗?”

“是水吗?”

“没错!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即为道,不争即为有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长生,现在你明白‘德’与‘道’之间的关系了吗?”

“前辈,你看我这样理解对不对,‘道’行之理即为德行,大道无形无名,只有从德中才能体现道的体性,正所谓物之得于道者便是‘德’。”

“嗯,长生,你理解得对,‘道’无形无质,是一种能量,‘德’是一种境界;顺道即为有德,背道则是无德。”

“多谢前辈赐教了!”

“长生啊,修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求道之路更是荆棘塞途,但至少你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后面的路就要靠你自己了。”

“前辈,那求道的最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嗯,为学日益,知识的积累需要不断的增进,这个我懂,但是,为道日损,这个‘损’损的是什么呢?”

“长生,我先问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个‘损’损的是什么?”

“……应该是减损那些过份强大的存在,以维持一种平衡。”

“嗯,你的理解也不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很多人把修仙当作逆天而行,其实,这是不对的,修仙的尽头是为道,所以修仙应顺道而为。

“顺道而为就要不断的丢掉一些东西,比如世俗名利、比如贪嗔痴……”

“前辈,何为贪嗔痴?”

“对物质的无度索求是为贪,过份追求权利亦为贪,爱而不得,又放不下,同样是贪。

“仇恨心、憎怨心是为嗔,嫉妒而又损人不利己亦为嗔。

“不明事理、妄想、幻觉、缪见等等皆为痴。”

“多谢前辈解惑了!”

……

苏长生沉思了一会,而后又问道:

“前辈,很多人都把《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定义‘无为’,而里面又提出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概念,这怎么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