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星火大模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章 搞定扩散炉(第1页)

星火2003正文卷第九十章搞定扩散炉“POCL3电阻材料、N2大规模制备技术、四探针技术、PC总线控制系统”

会议结束之后,回到住处的陈念看着收上来的技术需求清单,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总共11项技术,其中电阻、氮气制备、四探针技术的影响范围相对比较广,其他的都是针对扩散炉的专用技术。

总结起来,如果要彻底突破扩散炉的生产制造难点,总共要付出的源点数量大概在3。7个源点。

而现在自己拥有的源点数量是5。2。

同时,由于之前二十二号项目中输出的技术所产生的裂变效应,现在他平均每隔一周,就能收获0。5左右的源点数量。

相对来说,他现在拥有的源点还是比较充裕的。

既然要开始,那就得有一个好的开头。

想到这里,陈念没有犹豫,直接对所有需求的技术完成了解析。

一瞬间,海量的信息涌入他的大脑,甚至让他有种眩晕的感觉。

良久之后,陈念才慢慢消化完了这些技术,一个个的关键点呈现在他的眼前,整个技术的框架和脉络也无比清晰。

随后,他打开电脑,开始在电脑上制图、记录。

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整整6个小时,陈念才完成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工作。

看着屏幕上越来越多的文档,陈念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这玩意儿的输出效率也太低了点吧。

现在只是单项技术还好,最多花个几天、几个星期,总能把脑子里的技术整理出来。

可要是以后源点多了,直接飞越到“不存在这个世界上”

的科幻技术,比如什么死星啦,歼星舰啦,戴森球啦之类的,那还不把自己折腾死?

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解析只需要一秒钟,但输出却需要几十年。

开什么玩笑呢?

没想到,系统的最大限制居然不是源点够不够多,而是自己的命够不够长

陈念叹了口气,无奈地合上了电脑。

看来,自己还得想办法搞个脑机出来。

如果能利用思维直接传输,那就不用担心效率的问题了。

不过,脑机技术的复杂程度甚至比航母还要高,而且它的应用范围也比较窄。

在手工输出还可用的情况下,暂时还是拖一拖吧

三天之后,陈念终于完成了所有材料的输出——当然,这仍然是简化版本的。

在他的图纸和文档中只包含了11项扩散炉相关技术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比如电阻材料就只有POCL3的比例配方和制取流程,N2制备设备就只有PSA分子筛制法、另外再包含一部分关于膜空分法的原理细节。

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其一,当然是为了自己省事,去除掉那些信息密度低、并且输出麻烦的部分。

();()  其二,则是为了保护国内那些科研人员的探索欲。

毕竟,如果自己真的从头到尾包办到底,那么留给研究人员探索的空间又在哪里呢?

一旦他们失去了探索和研究的欲望,哪怕自己有再多的源点,也绝对不足以推动这个世界的科技发展。

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在这么一个真实且理性的世界,个人英雄主义的道路根本就走不通。

最后检查了一遍文档的准确性之后,陈念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拨通了陈果的电话。

后者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大总管,除了自己的科研任务之外,有关陈念的一切事情都被他承接了过来。

电话只响了两声就接通,对面的陈果声音轻快地问道:

“喂,小念啊?怎么了?大晚上的还没休息吗?”

听到他的话,陈念下意识地瞄了一眼时间。

好家伙,这才晚上11点,也叫大晚上?

自己还没到早睡早起的年纪好吧。

陈念无奈地摇了摇头,开口回答道:

“陈教授,这个点睡觉对我来说有点太早了。是这样的,我们前两天不是跟顾问讨论了有关半导体技术发展的问题吗?”

“会上我们定了一个方向,就是优先搞扩散炉、单晶炉,然后再逐步推到光刻机、蚀刻机。”

“那边给我输出了一份11项技术的清单,我这两天看了看,有一些成果,想先拿出来试试。”

“那么快?”

对面的陈果惊讶地喊道。

虽然他对陈念的期望已经足够高了,但是刚刚三天,就把十几年没搞定的问题做出了成果。

这是什么恐怖的速度?

作弊作的装都不装了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