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2页)
他又问,“这次呢?诸位可看出点什么来?”
这下众人看不明白了。
“诸位不妨挨个上前,仔细观察。”
朱小彪在两个缺口的斜下方,各放了一个木盆,而后让衙役继续往木桶内快速大量的倒水。
江水从两个缺口中喷涌流出,纷纷落入了地上的木盆里。
学子们凑了过来,纷纷猜测起这其中的喻义,却是绞尽脑汁也没想明白,这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难道是在说水满则溢吗?”
“不可能,朱兄说缺口是河道,那这肯定跟河道有关。”
“河道的高高低低和宽宽窄窄,溢出的水流落入木盆之中,木盆又代表着什么呢?木盆里的水又代表什么?河沙又代表什么?”
众学子们感觉自己的脑袋要冒烟了,终于在某一刻,欧阳久猛地拍了下巴掌,满脸惊喜,“我知道了!”
愿我建安王朝,万世千秋,文明永存!
听到动静,学子们顿时精神一振,纷纷看向欧阳久,“欧阳兄,你看出什么来了?快说啊!”
“是啊!咱们当中,就属你对这山山水水最了解了!”
欧阳久祖上乃京西南路金州人,那里山高水清,多出擅山歌者与捕渔者,而欧阳久自小在那里长大,对山山水水了解颇多,因此他说的,大家都愿意相信。
欧阳久也不藏私,直接上前一步,兴奋道,“诸位且看,这木桶左侧的缺口,是不是就像岷江原本的河道一样宽而高?而这右侧的缺口,就像现在正在挖的河道一样,窄且低?”
闻言,众学子不禁望向一旁的岷江。
果不其然,河工们都聚集在岷江的东侧,看他们的站位和分布,可以推测出要挖的河道宽度,很明显比西侧未挖的河道窄了许多,而因为挖了河沙,东侧的河道也比西侧原本的河道低上了许多。
和这木桶上的缺口特征,正巧对应上了。
欧阳久继续分析道,“从衙役大哥水桶里倒出来的水,就好比这岷江的江水。当江水来得缓慢稀少时,水就会优先流向低缺口这一边;而当江水来得湍急大量的时候,大部分的水就会从这个只比低缺口高了一点、但又宽了很多的缺口流出!而低的缺口因为宽度比较窄,流出的水反而少了几成!”
他指着地上的木盆,“你们瞧,这木盆里流出来的水,是不是一边多一边少?”
众人望去,发现还真是,从高而宽的缺口里流出来的江水,比低而窄的缺口里流出的江水,多了将近两成左右。
“哦!我明白了!”
卞阳春恍然大悟,“春夏时岷江的江水湍急又量多,若是将东边河道挖得窄一些,到时候山洪一来,便会有六七成的江水流向原本的河道,剩下约三四成的江水会顺着低而窄的河道流向玉稷山河道口,为东部县城的田地提供浇地的水源!”
“而到了秋冬季,岷江的江水量开始变少,这时候因为东边的河道比原本的河道低深,大部分的江水反而会优先流到低河道这边,即便是枯水期,也能为各县供给充足的浇溉水源!”
“如此一来,丰水期的江水便会被分为西六东四,枯水期的江水会被分为西四东六,无论如何,都能保证下游的百姓们一直有合适且充足的水量来浇溉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