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深山寻窟遭遇彘精 初战山鬼惜败无功(第4页)
,“豚”
或“肫”
等,古时语中“彘”
和“稀”
也指猪言,东西或谓之“彘”
,南楚谓之“豕希”
;猪还有许多有趣之戏称,如因面部黑色而称“黑面郎”
、“长喙参军”
、“乌金”
等等,“参军”
是古时官名,猪因喙长,故被戏称;“鸟金”
之名始于唐始,因有人养猪致富而得名;还有一种称法叫“糟糠氏”
,乃因猪以糟糠为食,故称。
但至今“猪”
一族憨态可掬,似呆似傻之模样,却给世间带去无数欢乐,虽有世人怼说猪一族憨懒拙笨,但猪一族可说乃世上最聪明一族,它给世人带来了许多真理妙谛!
如是说:俺爹是拟人化的猪,诸葛亮是拟猪化的人,人有猪的情结,猪也有人的好恶。
常言道得好:“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乃启迪了世人逻辑思维;“猪吃吾屎,吾猪吃屎”
变成了世人娱乐中的顺口溜,连说多遍不错,乃是考验人之机智能力;“一横一竖一拐弯,四个小猪来吃咂儿”
?打个汉字之象形文字,乃繁体的马字,猪亦跨进学堂;“猪鼻子插大葱----出洋相”
,表示世人对刚愎自用者之漠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乃成了生活礼道;“长的与猪八戒他二姨似的”
,乃反映了世人不同之审美;显见猪一族给世间做出多少贡献!
再说猪一族有世上最真的夫妻情:话说古时有两只小猪,整天过着无忧无虑之生活,它们互恋,每日主人送来吃喝,小公猪总是先让小母猪吃,等她吃饱了再上去吃小母猪剩下的东西,每晚小公猪总是给小母猪放哨,生怕主人趁他熟睡时把小母猪拉出去宰掉。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母猪日渐长胖,而公猪则一天天瘦下。一日,公猪突然听见主人在跟屠夫商量,要将长胖的母猪杀了卖掉,公猪伤心至极,于是从那天开始公猪性情大变,每当主人送吃喝时公猪总抢上去把东西吃得一干二净,每天吃好后便躺下大睡,并且告诉母猪现在换作她来放哨,如他现母猪没放哨,便不再理她。渐渐地日子一天天过去,母猪觉得公猪对她甚不在意,母猪好生失望,而公猪还是若无其事,过着安乐日子。很快三十个昼夜已过,主人带着屠夫来到猪圈,却现一个月前肥肥壮壮的母猪瘦得没剩下多少肉,而公猪则长得油光亮,此时公猪拼命地奔跑,想引起主人注意,表明他是头健康猪,终于屠夫把公猪拖走,在被拖出猪圈之一刻,公猪朝着母猪笑着说:“以后别吃这麽多!”
母猪伤心欲绝,拼命地冲出去,但圈门被主人关上,隔着栅栏,母猪看着闪着泪光的公猪。那晚,母猪望着主人一家开心地吃着猪肉,母猪伤心地躺倒在以前公猪每天睡的地方,突然她现墙上有行字:“如痴心无法用言语表达,俺愿用性命来作证”
!母猪看到这行字肝肠寸断。诸位,这是不是个凄美之故事?但他也体现出猪一族之美德。
再给你们絮絮猪生肖的来历:话说古时有个员外,家财万贯,良田万顷,只是膝下无子,谁知年近花甲之时,却得一子,合家欢喜,亲朋共贺,员外更是大摆宴席,庆祝后继有人。宴庆之时,一相士来到孩子面前,见这孩子宽额大脸,耳阔有轮,天庭饱满,又白又胖,便断言这孩子必是大福大贵之人。但这肥胖小子福里生,福里长,自小只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习文武,修农事,只是花天酒地,游手好闲,认为命相已定,福贵无比,不必辛苦操劳。哪知待这孩儿长大成人,父母去世,家道衰落,田产典卖,家仆四散,这胖小子仍然继续过着挥金如土之生活,直到最后饿死房中,但这胖小子死后阴魂不散,到阴曹地府的阎王那里告状,说他天生富贵相,不应如此惨淡而亡,阎王将这阴魂带到天上玉帝面前,请玉帝公断,玉帝召来人间灶神,问及这一脸富贵相之人怎会饿死房中,灶神便将这胖小子不思学业、不务农事,挥霍荒淫之行为一一禀告。玉帝听罢大怒,令差官听旨,让胖小子听候落,玉帝道:“你命相虽好,却懒惰成性,今罚你为猪,去吃粗糠”
,这段时日恰逢天宫在挑选生肖,这日宫差官错把“吃粗糠”
听成了“当生肖”
,阴错阳差把这胖小子带下人间,从此,胖小子成为一头猪,既吃粗糠,却当上了生肖,此乃一说法。
还有另一说词:是说猪靠自己本事当上了生肖,话说天宫排生肖那日,玉帝下旨:必在某个时辰到达天宫,取先到达之十二种动物为生肖,猪自知体笨行慢,便半夜起床赶去排队当生肖。由于路途遥远,障碍甚多,猪拼死拼活才爬到南天门,但排生肖的时辰已过,但猪苦苦央求,其他五畜也为之求情,最后终于感动了天神,把猪放进南天门,当上了最后一名生肖。这样,马、牛、羊、鸡、狗、猪“六畜”
都成为了人间的生肖。怎样?四弟,这你就明了其中原委,还有何疑问么?”
修善娃频频点,赞许道:“原来如此!二师兄好学问,真是通今博古,四弟俺佩服!佩服!”
却说众人酒宴已罢,撤下残席,彘魔王又摆上熊山香茗,茶一上桌,顿时满堂茶香,扑面而来。
修善娃甚是惊奇,向彘魔王询道:“敢问大王,你这茶是何地所产,怎这般清香?俺在凌霄伺候玉帝之时,可说见过无数好茶,今日这茶却未有所闻,香气浓郁,果然不凡!可谓茶中魁。”
彘(zhi)魔王微微一笑,摇道:“这位佛使,你这问题俺是一无所知,俺们打从先祖始,就只饮天然之水,哪曾还有享受品茗之福,只不过这些年来,从山寨请来了大厨,看他每每津津有味的品茗,便向他们讨教为甚以这些烂树叶为饮品,方知这茶之好处,据说常饮此茶还可对俺们修炼法术有益,故而也就糊里糊度的经常饮用,至于你所问的那些俺是无可奉告。”
修善娃闻听有些失望,正在郁闷之时,忽听一旁有人答言:“这娃娃,先恕俺称呼之罪,俺就觉得称你们这些小娃娃甚么佛使,太也的别扭,还不如称呼娃娃更亲近,你不是想知晓俺这熊山名茶之道么?听俺说与你听!”
众人集目观瞧,原来是那个引路之人,修善娃大喜,急忙凑到他近前,洗耳恭听。
只闻他述道:“要说俺这熊山乃是茶叶的起源地之一,其中以炎黄文明祥地之神农奇峰、青天袍、神农奇雾等为之代表,传说神农氏尝百草时,随身带着一只能看到五脏六腑、十二经络,助他识别药性的活器獐鼠,又名“獐狮”
,民间有“药不过獐鼠不灵”
之说。一天,獐鼠吃了巴豆,腹泻不止。神农氏把它放在一棵青叶树下休息,过了一夜,獐鼠奇迹般地康复了,原来是獐鼠吸吮了青树上滴落的露水解了毒。神农氏摘下青树的叶子放进嘴里品尝,顿感神志清爽,甘润止渴,便教民众栽种这种青树,它就是现在的茶树。熊山民间传唱着一山歌:
“茶树本是炎帝栽,朵朵白花叶间开。
栽时不畏云和雾,长时不怕风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