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教材是我一生做过最难的事(第2页)
之前曾建议人教社为教材的编写做“起居注”
,记录每天发生的有关教材的事情,收集相关的资料,留档妥存,以备日后之需。而我个人这方面的材料则未留意保存,这次钩稽搜集,只得九牛一毛。其中以讲稿提纲之类较多,稿件的修改、讨论记录、旁批笔记之类较少。现将这些杂乱的文字收在书中,多少增加某些“历史氛围”
吧。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辑。上辑是“如何用好语文统编教材”
,收文19篇,主要是笔者有关教材使用以及“课标”
落实的一些讲座和文章,帮助一线老师理解和用好教材,有些建议还比较具体。
中辑是“名著导读与整本书阅读方法举隅”
,收文7篇。这是新的课型,主要目的是焕发读书兴趣,让语文课多读书,至于如何教学,仍然需要实践和总结。我只试图在导读中提示一些方法,供读者参考。
下辑是“教材是怎样‘炼’成的”
,这个“炼”
字,意味着教材编写的艰难,也可从中看到教材编写理念、框架、体例,以及选文等方面的“用心”
。收文也是19篇,大都是教材编写过程中的讨论、争议、修改、研究、平衡等方面的文字,比较杂,但也约略呈现教材编写过程的某些原生态。有些材料考虑属于“内部参考,不宜公开”
的,则没有收入。
此外,还有一个“附录”
,是有关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
(2003年)的编写资料。这个老版本《语文》,是由人教社与北京大学中文系合作编写的,袁行霈教授领衔主编,顾之川和我担任执行主编。之所以附录于此,也是考虑到有助于了解“教材是怎样‘炼’成的”
。新版语文统编教材并非从天而降,它是多年来课程改革的沉淀,也是以往既有的教材编写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在新编教材中,总是能够看到旧版教材某些根须的连接和伸展的。
小学、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是2016年批准推开使用的,有些地区才用了两三年,刚刚进入状态,尝到甜头,可是教材又要改动了——因为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颁布,教材必须往“课标”
靠拢,重新修订。好在原来编小学、初中语文时,已经接触和了解新“课标”
实施“语文核心素养”
的趋势,教材编写基本上是体现了“课标”
精神的,这次义教语文统编教材的修订,基本结构与选文都没有变动,应当是“小改”
,不是“大动”
。
从1999年到2003年,我关注和参与基础教育与语文教学已经二十多年。起初抱着知识分子“淑世”
的想法,想走出“象牙塔”
,敲敲边鼓,用自己的学识与学术资源助力于语文课程改革,为国家社会做点实事。也确实做过一些实事。后来又受聘为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虽然也有某些成就感,可更多是遗憾。这实在是我一生做过的最难的事!无论成败荣辱,已经尽力了。尽管有些报道总是正面描写和褒扬我的奋斗,但细心的读者还是会在书中读到我的某些无奈与颓丧的。但愿这种情绪不至于传染给人。
书中有些篇章是不同场合的讲稿,涉及某些同类话题,部分内容难免重复。而许多文章都已经发表过,或者收在我之前出版的书中,此次复采录载,便于观览,也是要请读者谅解的。
写于2023年6月28日,8月24日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