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在中世纪当生活玩家翠读网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章(第1页)

但那些刺绣的手艺可不是想学就能学到的,除了有钱人能请到绣娘教导家里的女孩外,其他人想学,要么就是母传女,要么就只能看人家愿不愿意收学徒了,可绣娘这个工种,一般自家有女孩可以传手艺的人,是不会再收徒的。

而在看到蕾丝的时候,她们就知道这会是一门不比刺绣简单,也同样能赚大钱的手艺,甚至,这可能还是只有米娅会的手艺,那就更加珍贵了。

当时大家不是没有想过米娅会不会愿意教她们,但其实大家也知道她应该是不会教的,之后大家见米娅提都没提过这事,自然也识趣的不会厚颜无耻去请她教,就算真有那样不知趣的人,在向米娅开口之前,也被其他人给怼回去了。

在场的五个人都是对米娅心怀感激,又十分懂得知足的人,现在她们已经学了很多能养活自己和家人的编织手法,这已经足够了。

但在米娅主动提起这事的时候,她们还是会动心的。

“我们真的可以学吗?”

“当然,我骗你们做什么”

米娅点了点头,然后开始解释:“我准备开一家编织店,主打产品就是蕾丝,所以需要一批能帮我做蕾丝的女工,或许你们愿意来试试?”

不等她们回答,米娅又继续道:“当然有些情况我要先和你们说明白,你们再考虑要不要来,既然是要在我这里学手艺,那就得照我的规矩来。”

“什么规矩?”

“在我这里学会了蕾丝编织以后,你们必须和我签雇佣合同,至少五年之内你们必须只为我工作,五年之后我也有优先雇佣你们的资格,而且在合同有效期之内,你们不能私下接别人的订单,也不能自己制作蕾丝对外售卖,所有成品都必须放在我的店里售卖。”

“还有,五年之内没有我的允许,你们也不能把这门手艺交给别的人,就算是家里人也不行,如果你们家里有人想学的,可以让她们来找我商量,但你们自己不能教,当然五年之后,合约到期,你们再想教谁我都不会干涉了。”

米娅是考虑过自己的经营方向的,她希望自己的编织小店的顾客群从普通平民到上流社会的贵族官员都有,而蕾丝就是她为那些贵族和官员准备的秘密武器,所以至少在她的小店名声传播开之前,这门手艺还是要好好控制在自己手里。

——其实还有一项女红如果能做出来,必然会比蕾丝更加吸引人,那就是来自东方的刺绣技术,虽然蕾丝也很美,可又怎么比得上东方的绣品呢,可惜这个世界没有丝绸,而东方的刺绣技术要是少了丝绸的华美,那效果可是会大打折扣,所以这个选择只能暂时压箱底,看看以后能不能找到蚕丝了。

说回蕾丝,如果真的有权贵打算以势压人来图谋蕾丝的编织工艺,那米娅绝对秒跪,只要给钱她就能帮他们培训合格蕾丝女工,反正蕾丝这种编织手艺,不仅要会技术,还更加看中设计,只要米娅能够一直设计出好看又独特的蕾丝花纹,那她就不愁没有生意上门。

可以说,米娅对蕾丝编织的保密程度看重又不看重,她只需要在名气打出去前保证没有人能跟风做出蕾丝就行了,等名气传播开,大家都知道米娅的编织小店了,那想学的人大可以直接来找她,对女工的保密要求,更多是想让她们明白,这门手艺不是白教的。

除了这两条之外,米娅还有一些条款暂时没有想好,需要之后再补充。

而违反这些的惩罚也很严重,这个年头违反合同可不仅仅只是要付出违约金,还有牢狱之灾,甚至再糟糕一点的,还会把违约者变成奴隶。

米娅不需要奴隶,但她确实会把违约金定的很高,同时还有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她说的违反合同的结果很严重,但五个人依旧很激动,因为在说了要求之后,她又说了店里的福利,比如只要能按时完成工作,她们并不需要天天去店里,又比如她们最在意的工资问题。

米娅给的工资是底薪加提成的模式,底薪是一个月20弗利(镀银铜币),这个工资不算高,一个在有钱人家里当女佣的女人一个月的收入都至少有30弗利——当然,这是因为在君斯坦迪堡,其他小城市的女佣甚至可能一个月只有10到15个弗利。

20弗利看起来有些少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去当女佣,有钱人招人的标准可是很高的,而一般工作也很少会雇佣女性员工,所以正常情况下,哪怕是一个月20弗利,她们也是赚不到的。

更别提米娅还给提成。

“你们每完成一件订单,抛开成本,我可以给你们一成的提成。”

这个提成一出来,就算是并没有读过书,也不怎么懂数学的五人都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她们不知道这个所谓的“抛开成本”

后的确切数额是多少,但就是觉得那一定是个不小的数字。

米娅看她们似懂非懂的样子,就举了个例子:“你们要是完成的作品,扣除基础的材料费和一定的经营成本外,如果这件作品能卖出一个诺米斯玛金币,那么我会额外支付你们18个弗利。”

这下,她们不止是吞口水了,而是倒抽一口气,18个弗利,这已经快是一个月的工资了。

凯瑟琳忍不住开口:“我能请问一下,你之前那件定制蕾丝卖了多少钱吗?”

这没什么好隐瞒的,米娅也想给她们足够的信心:“我收了对方一个金币的制作费用,不过那件定制很复杂,你们暂时不太可能做出来,而且我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定制费用给你们,只能给你们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