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推荐历史人物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5章(第1页)

本应该敞亮的空间摆放许多一模一样规格的桌子,周围的墙雪白雪白的,室内光线明亮如白昼,而女人的脑后有块占了大半面墙还写满字的黑板……

窗户与窗户间的墙壁上,用错字写的一条红标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最让陈端生感觉违和的,就是那画面正中的女子一头短发被极其潦草扎起,她旁边那个女子也是这样发型打扮,周围还露出不少年纪相仿的少男,竟也是满头乌黑,而且头发短到和和尚、受刑过罪犯一样?!

受惊的陈端生“嘶”

一声,针刺破了手指,流出血沾到布上。

她抓紧去补救:“幸好,这个地方本就是要绣上图案的,不然清洗不干净留下痕迹就白废了。”

所以……那突然出现的天幕究竟是什么东西?

女子头发短,男子发型……好怪!

她看一眼,再看一眼,绣布上面水迹干爽这短短时间,硬是把天幕上女女男男桌子墙壁给看顺眼了。

自从大清入中原,便一直有从中央下发让汉人剃发的命令。

千百年观念流传、儒家倡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先,汉人与清兵打战血海深仇在后,最初溯源,得到明末清初这个乱世。

一个国家兴盛的样子大多是一个模样,衰败也是。

明朝末,明朝的朝廷各种政体毛病集于一体,政治腐败,党派争斗,统治者阶级昏庸无能,阶级矛盾尖锐到各地都有活不下去的农民起义成军。

各方势力登场抢权,屠城这种事情时常发生,以至于史官记录都……也许史官也没命记录了呢?

明末清初,有李自成势力屠城偃师、黄河水淹开封,还在六安、霍山、简州等地,以□□妇女、刨孕妇取活婴、聚民群杀取乐;之后是李自成,三屠成都;对当时百姓来说更苦的事是,那时清兵也入关了。

但,清是最后的赢家。

而经历过赵州、三河、昌平、良乡、陕西潼关、江南杭州等地大屠杀或屠城的百姓,当时对清朝廷的恐惧和仇恨可想而知。

管理百姓和民心,不让他们反抗,就成了大清立国后让清皇帝烦躁的事情。

以前是打人抢东西,杀光了就杀光了,现在自己当皇帝了,再杀光,那家里的皇位怎么传承,不得是越往下传财产越少!

剃发是政策之一,从外形上让统治区域内的汉人更改文化,对满清更有服从归顺之心。

于是,清初剃发之令下得民间,一批刚烈男子最先剧烈抵抗,被杀了一波又一波,杀到只留下顺应的。

女人却是不用剃发的。

她们向来是作为财产而存在,封建社会框架允许她们的最大最广的作用,就是在免费劳作的同时源源不断张开双腿生下源源不断的新人。

谁见到过有女人不停地揭竿而起?谁见过女人不停地召集流民当将军,杀人如剪草,每朝每代旧茬换新茬?

这光辉的历史和过去不是她们的,因此,她们也没有让统治者防备的资格。

大清男子,逐渐的,发型都是前面半光后面缀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而辫子也从最初少少一条丑陋的老鼠尾巴,变得可以留下占据大半个后脑勺的发量。

他们和天幕上的少男很不像。

大清女子,逐渐的,成为整个社会病态的垃圾桶,汉女数不胜数的残疾脚,日复一日的匍匐劳作,被束得紧紧佝偻的乳,满女曾经是马背上的风,也逐渐被同化,拘到宅院里。

她们和天幕上的少女也不怎么像。

作为一个作者,陈端生在自己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大脑已经开始搜集一些东西。

也许有用,也许没用,但她作为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人间一切的感受,她对此都很敏锐。

天幕上。

方蜻很明显被袁萱毫不保留的偏袒姿态乐到,那样想气但是演不出来的小表情,叫陈端生瞧着就跟着会心一笑。

她略带忧郁:“我有多久没有露出过这样无忧无虑的笑脸了……”

杭州城中到处都是大惊小怪的声音。

又不是只有陈端生一个人看见。

不过,每个看见的人,都很快像她一样,先看方蜻的样貌、头发、打扮,再被给她当背景板的男同学的一头短毛吓得乱叫。

天幕下。

紫禁城中,皇帝是乾隆,他已经当皇帝四十一年了。

他和朝臣们都知道,纵观史书,他算是个很长寿的皇帝!

大太监跪在冰凉地板上,“奴才见过皇上!皇上,钦天监的一众大臣们到了,就跪坐外边等着皇上召见呢!”

穿着龙袍的老男人面色极为难看:“还不快点滚进来!给朕好好解释那刚刚出现的异相是什么情况!”

被赐死的30秒

紫禁城中,跪在皇帝脚下的奴臣们头脑风暴想着无数话语来应付暴怒的皇帝,却无法安抚老男人对于事态失控的焦虑愤怒。

自古以来,坐上皇帝位子的人都要弄出点什么与众不同的东西来证明自个是“天子”

,各种方式宣扬皇帝统治天下的合理性,可时间从春秋战国走到清中叶,许多事情已经不能蒙蔽恐吓得住了。

郑和七下西洋,东方无数天文数算家研究,加上西方无数传道士涌入这片土地,这时谁推崇天圆地方,已是心照不宣的半公开笑话。

而神明鬼怪的存在对有识之士来说,是奸恶之人用尽手段作恶,比如,传出某和尚庙求子百分百灵验,那可能是因为求子的妇人被罪犯假扮和尚□□,而受害者顾忌太多不敢言;

比如,谁家说菩萨显灵赠子赠妻,官员觉察异样,将人招来细细一审,原来是那孩童女子都是从拍花子手中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