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碎玉txt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9章(第1页)

高时明不得不提前防备。

就在他犹豫是不是自己多心时,圣旨卷起的一角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圣旨一般写在粉蜡笺上,这种纸平滑细腻,造价高昂,但十分轻薄。为了长久保存,往往书写完毕会装裱在明黄色的丝绸上,背面往往还秀着栩栩如生的龙纹。

像这样会卷起一角的拙劣裱装技艺,不绝不会在宫中出现。

高时明命人寻来装裱书画的大师,在大师的操作下,成功地剥离出一层写着罢免佐亲王摄政之权的粉蜡笺。在这层粉蜡笺之下,还有一张尺寸更小的粉蜡笺,上面是萧彧的亲笔,而国玺也因为粉蜡笺轻薄,在下印时也印在了下层的粉蜡笺上。

“朕于襁褓,奉承洪业,未敢松懈朝夕。然朝局不稳,敌寇压境,皆咎在朕无大义灭亲之德。今朕痛思己过,安能因母妃之生恩,而无视其暗通敌寇亡我黎国欤?”

“太后周氏,思慕北凉王启,两人暗有书信往来,今欲合凉黎二国为一,宣扬汉室之正统,意欲携朕以令诸卿。大黎危矣!”

“故朕亲发诏令,命佐亲王总揽三军,即日发兵以正清北境。战久不还都,勿念罪君安危,佐亲王自可取山河自重,以续黎光。”

千算万算,众人都没料到太后与北凉王启是旧交!

那些压在北境边上的大军,根本不是为了等一个开战的时机,而是等着两国合二为一,他们南下接管重新划定的防区!

太后与北凉王启的关系暂且不论,北凉肯拥萧彧为帝便已经足够迷惑周太后,这听起来很像是北凉甘愿臣服于周太后,未来两国的江山都将是她儿子“萧彧”

的。

可天下哪有这样的美事?打开国门只是一个开端,后面紧跟着便是亡国灭种。这是连萧彧都能看透的拙劣谎言,周太后竟然信以为真。

得到萧彧密诏的他们,很快便做出了反应。高时明不得不立刻赶回北境,他将京都和萧彧的安危都交给杨仲辅,命他借帝后大婚尽可能地拖延时间。

而他则是要以快打快,先发制人,帅兵逼退北凉大军,再回援京都。

所幸这段时间里,杨伯安按照说定的计划,积极筹措粮草和军需,水路陆路合理利用,以最快的速度在既定的位置设仓储备。

一直压在边境的北凉大军,没料到高时明会选择暂缓起复京都,而是亲自上阵,带兵杀了个回马枪,夜袭敌营。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甚至北凉没能派出得力大将,便在他的攻势下匆匆退兵到乌山口以北。

线人快马加鞭,战报堪堪在大军直指京都前送入宫城。那时,周太后仍在后宫做她千古一后的美梦。

京都孤立无援,周太后只能下令踞城而守,然而此时萧彧却在皇宫中凭空消失了。

此前在太后的授意下,副都统曾对京都守卫军进行清洗,北凉王启派来看护周太后的细作也被安插在守卫军中。说是寡不敌众也好,无实战经验也好,高时明压来的大军攻城只用了两天时间,而后两军巷战只持续一天。

在京都陷入战火的第四个晚上,高时明一马当先,在旧部的掩护下攻进了皇宫朱门。

熊熊烈火燎烧着大小宫殿,几乎将整个夜空照亮。厮杀声,叫喊声不绝于耳,一直持续到下半夜,他的人马才得以彻底接管这座宫城。

“皇上呢?去找!”

高时明的轻甲上满是血污,火光印在他的肃容上明明灭灭,尤为可怖。

按计划,萧彧会在杨清浅的掩护下藏好,等待大军攻破京都的日子里,他们在尽力扮演一对举案齐眉的帝王夫妻。

可如今周太后畏罪自裁,萧彧仍是不见踪影,这不会是单纯地掩人耳目,全然在计划之外的。

他下令京都戒严,安稳秩序,还要仔细地搜宫。这不仅为了清除余孽,也是要把京都翻过来找到萧彧。

在一片混乱中,高时明突然想到了什么,提着红缨枪直往翀昊宫去。他步履所过,皆印下乌黑的血脚印,纷乱嘈杂的皇城和零星响起的打斗声,全被他抛在身后。

带着战场杀敌的一身煞气,他抬脚踹开翀昊宫的大门。月华混着火光,在黑暗阴沉的大殿中央,分割出一片明亮的区域。

入眼可见,有一抱着包袱的内侍太监,他被突如其来的开门声惊吓而回头。然后,高时明重重地呼出一口浊气。

手中的红缨枪穗子已经被鲜血沾湿,紧贴在枪身上,他沉眸望着扮成太监的萧彧安然无事,没死在细作的手中,便如释重负地将红缨枪掷在地上,双手仍有黏腻的触感。

铖——

撞击声回荡在空荡荡的宫殿中,那声音不断被放大,继而带走高时明在心底给自己卸下的担子。

他面上难得轻松,瞥眼瞧见萧彧身边还躺着两名死去的宫娥,他叹道:“还好皇上平安无事,也懂得护着自己了。”

萧彧沉默起身,怀中的包袱顺势滚落在地。里面不是国玺之类的重要物件,竟是书画笔砚、岩彩斑斓,零零碎碎在地面上四散。

“外面还需皇上主持大局,走吧。”

高时明转身要走,但身后却响起了金属碰击地面的声音。

“皇叔。”

萧彧在高时明身后,沉着脸捡起刀剑,在高时明震惊不解的目光中开口,“你不该来此处的。”

许久不见,萧彧再开口,竟没有那稚嫩的嗓音,取而代之的,是男子成熟,变声后的沙哑低沉。

翀昊宫的肃穆,又为他的声音添上几分阴狠。

金乌落于盘龙角他们在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