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1页)
没有好久,宋拾染只不过昨天晚上,今天早上和今天中午不在。
陈蜻蜓抿了下唇,说:“可能有事吧。”
余笑噢了一声。
宋拾染说今天下午就会回来。
陈蜻蜓低头看着餐盘,无意识的用餐盘拨了拨青菜,宋拾染还会回来吗?昨天晚上她把话说的那么清楚明白。
不会了吧。宋拾染是成年人,应该会权衡利弊,做出最优选择。
“蜻蜓?蜻蜓?”
陈蜻蜓抬眼,余笑说:“想什么呢,叫了你好几声也没反应,怎么了?饭菜不合胃口吗?”
陈蜻蜓摇头,问有什么事,余笑说她下的玉米面应该长出来了,教授说下午准备移栽。
“先吃饭吧,午睡起来再说。”
余笑说。
陈蜻蜓快速吃完了饭,和余笑一起回宿舍休息了。
移栽地点的土壤已经松好土,平整好了,生态棚里陈蜻蜓前几天第一批下的玉米苗苗此时已经伸出了青绿娇嫩的芽。
在祖国的其他地方,植物可没有长得那么快,海琼市天然的温度就像一个大的恒温加速器,加速了种子和植物的成长速度,并且还不是拔苗助长,而是给足了阳光和温度。
当玉米长出五片针叶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移栽了。
平整过的土地松软适宜,陈蜻蜓拎着一把五十厘米的透明塑料长尺,在地上一边测量距离一边用小铲子挖坑。
玉米以后会长的很高,所以每一根植株都要保持合适的距离。常用的距离是株距20厘米,行距选择60厘米到90厘米。
陈蜻蜓测距挖坑,余笑在后面往坑里下苗,先将玉米苗放在坑中央,然后用手捧土填平,注意不要压实,否则会影响玉米的成长。
移栽定植以后,余笑往里面浇水,为了避免流水冲击,不要用水管直冲,她们拎着一只大水桶,桶里放了瓢,每个小坑舀一瓢水,让土壤和根系充分接触,这样才有利于玉米根部生长。
郭精益看了一会儿两个人,确定她们的流程没有错就去做自己的工作了。
陈蜻蜓和余笑蹲在地上闷头干活,从三点半一直到晚上九点半才结束。
她们种了六百多株玉米苗。
因为大量时间都在弯腰,结束这天工作的时候,陈蜻蜓和余笑都累的直接在试验田旁的水泥路上面上躺了一会儿。
头顶的星空真漂亮,晚风也很温柔,两个人汗流浃背,把草帽垫在脑袋后面,大大咧咧的直接躺下了。
满天星斗,银河璀璨。
她们只干了一个种植能手农民伯伯半天就能种完的工作量,就已经累成这样了,可以想象在没有大型农用机械的个人农田,农活是多么艰辛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