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姓时的人家(第2页)
当年衙门之所以要新建一个村子,就是因为我们这些村子全都不想接纳那些外乡人,恰好我们黄竹村里姓李的那户人家总是没事找事,衙门索性新建了一个村子,把老李家全都划到了竹西塘。”
甄五多对自己的随从喊道:“快快,扶老夫上马,去那个啥竹西塘,快去!”
赵时晴看向萧真:“咱们也去吗?”
萧真:“不用管他,咱们先去最近的村子。”
老者大喜,直到现在,他还是把这些人当成来收布的外地商贾。
黄竹塘村子不大,现在全村五十多户人家,有四十多户是姓黄的,其他十户人家分别是三个姓氏。
那老者和他儿子也是姓黄的,当年把老李家赶出黄竹村的事,至今仍被黄家人引以为豪。
黄老头和他儿子,带着萧真和赵时晴在村子里转了一圈,最后把他们带到了自己家。
黄老头家里有四台织机,他的老伴和儿媳,连同两个女儿都是家里的经济支柱。
赵时晴说她想看看织机,黄老头连忙叫来他的小女儿,让她陪着赵时晴去看看家里的织机和布。
赵时晴看到黄老头的小女儿时怔住了,她原本以为,尚未出嫁的姑娘,又是家里最小的,想来也就是十几岁,可是万万没想到,眼前的姑娘眼角已经有了细碎的纹路。
她悄悄问道:“姐姐今年几岁了?”
黄二姑娘低声说道:“三十了。”
赵时晴怔住,黄二姑娘三十,那黄大姑娘呢?
黄大姑娘三十四岁!
她带着凌波去两个姑娘的房间看织机,这才知道,原来黄竹村里像她们姐妹这样三十多岁还没有出嫁的还有几个,她们都是家里赚钱的顶梁柱,父母和兄弟都已承诺,要给她们养老,等她们百年之后,让侄儿给她们打幡。
黄大姑娘告诉赵时晴:“去年我爹就给我们两个买了一块福地,就在我家祖坟旁边,将来我们姐俩儿可以埋在那里。”
赵时晴过了好一会儿,才让自己缓过神来,她问道:“你们这里的姑娘这么能干,应该没有卖女儿的事情吧?”
黄二姑娘笑着说道:“肯定没有啊,哪家的姑娘都是宝。”
“那你们记得十年前,村里有没有哪户人家丢了一个女儿?”
两人想了想,黄二姑娘说道:“那就只有老刘家了。”
黄大姑娘接过话头:“不是,刘二花没有丢,她是跟着她表哥跑了,老刘家为了遮丑才说她走丢了的。”
黄二姑娘说道:“那就没有了。”
赵时晴说道:“能和表哥一起跑,那肯定不是小女娃了,我说的那个孩子只有四五岁。”
黄大姑娘说道:“那就更没有了,咱们这里四五岁的小女娃,就已经跟着家里大人学织布了,别看年纪小,能干好多活,还能帮着阿娘带弟弟,若是哪家的小丫头走丢了,家里肯定会找的。”
黄二姑娘问道:“姑娘,你确定那丢孩子的是我们黄竹村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