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回档1995和回档1988哪个好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章 一举三得(第3页)

领导第一反应是很感兴趣。

不同于感觉荒谬的其他人,尚骏一直在默默关注着某个少年。

为了避免被人当做胡说八道,各种材料,必须要详实一些。或许,这也能成为《商海》下个月冲刺5万销量的一个爆款。

斟酌片刻,领导很快喊来秘书,示意手中的报道:“小程,你联系河元那边,先确定一下这件事的真假,如果是真的,派两个记者过去,仔细调查一下。”

连带着对那个所谓的少年作家也没有好感。

“小家子气。”

苏杭道:“而且,这么含糊,更容易让人觉得太假。”

“假不假我不管,你就出出主意,《商海》那边该怎么弄,”

钟长林道:“你要能一个月把《商海》也推上17万销量,我给你包一个大红包。”

当下,看完今天的这篇文章,林普立刻决定,拿给肖莺莺也瞧一瞧。

关于‘一举三得’。

钟长林也是感慨:“想火和想活,咱还是分得清的。”

成江路29号。

苏全民看了眼左右,小声道:“给了两万。”

苏杭听钟长林说什么大红包,却是摇头:“钟伯伯,尚哥要做桑河酒业这个题材,我肯定配合,但想要短期内再冲一个十几万,我就真没办法了。”

肯定很吸引眼球。

亚细亚的问题,表面上是拖欠供货商货款,实际上……反正,确实不能挖。

这件事,还是要某个少年配合的。

钟长林本来是对《商海》寄予厚望的,谁能想到会是这种反转,但他也丝毫没有放弃《商海》的意思,恰好尚骏提起,就再次将主意打到苏杭这里。

钟长林一直在跟进销售数据,确认只要按照计划把这次巡回走一遍,《数不清的流年》省外销量,少说也能达到四五十万级别,与省内3o万的销售体量相加,最终七八十万,虽然让人遗憾,但大家也都已经尽力。

如果能让《商海》短期内冲破1o万销量,钟长林还真不介意再掏1o万出来。

冀北省。

谈钱就很有意思了。

钟长林笑道:“你一点广告费不给,怎么能让你占便宜。”

常山市的一家酒店内,因为尚骏的电话,苏杭也很快看到了《青年日报》上的报道。

不过,读到其中某个名叫‘参商’的笔名,顿时就皱起眉头。

苏全民再次示意面前报纸:“其实,我觉得这篇文章这一段最好,这一份方案,‘一举三得’,让剧团得到工作,让酒厂得到宣传,让百姓得到娱乐。”

秘书小程点着头,又问几句,才离开了办公室。

领导再次将面前的报道读了一遍,用红笔在‘一举三得’几个字上圈了一下,批注一番,打算如果事情确认,就把这篇报道进一步往上送一送。

ps:晚上……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