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红楼我是贾琏起点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1章 先请示(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什么人希望孙化贞就此一命呜呼?

答案是自上而下的算太多了。

在这个时代工商业高度达的江南,任何达的产业,都与士绅脱不开关系。

如此达的江南地区,明朝中后期收不上商业税就算了,连矿税都收不上。

民间蕴藏的大量财富都去了哪了?

一部分用于奢侈的生活,贾宝玉身边小厮就八个,丫鬟也是八个。还有一部分变成了土地,具体就是每逢灾荒,饥民在生死线上挣扎之时,就是士绅们狂欢之际。最后还有一部分埋在地下。不是陪葬品,而是藏钱。陈存仁有一本书名字忘记了,提到旧上海有一个名医,每天收的诊费装进坛子里,装满一个埋一个,等他死后挖出来子女瓜分。这就是所谓的藏钱。

吴晗也提到过一个事情,明末清军都入关了,松江府民间还在选花魁。类似的事情还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为了个人的利益,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这种事情古往今来,比比皆是。

想要一个国家正常运行,就要有一个健康的财政。

任何一个朝代在经历过初期的高展之后,一定会陷入停滞期,整个国家开始走下坡路。

这个时候就必须做出改变,也就是所谓的变法。问题是,变法一定会伤害既得利益者。因为变法本身,就是利益分配的调整。

人都是这样的,即便这个钱不是我的,国家收走了,虽然我也没损失,但就是比杀了我还难受。

更何况大周的体制本质是家天下,皇室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

这种体制下的任何变法,都不是奔着惠及底层民众去的。即便是有惠及底层的初衷,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定会走样。

古代所有变法的初衷,都是为了挽救中央财政,延续家天下的统治。这一点必须搞清楚。

后人在总结前人变法的经验教训后,一条鞭法出现了。

一条鞭法的本质就是简化税收程序,减少中间环节,这样做的结果不是说惠及了百姓,而是减少了百姓被盘剥的环节。

承辉帝搞摊丁入亩的变法,就是把各种苛捐杂税纳入土地之中,目的是方便收税,客观上间接的减少环节,因此惠及百姓。

不说为了下一代,就算是为了兴旺贾家,也是要占皇帝一边,顺带给李家皇朝续命的。

每个人都是有自身立场的,站在江南士绅立场,他们对孙化贞恨之入骨是肯定的,谁让你挡了人家的路呢?

虽然说士绅们锦衣玉食,家财万贯,良田无数,但并不能让他们收敛一下自身的贪欲。他们要的更多。

贾琏忍不住想到了明朝中期两个出宫的皇帝,一个钓鱼落水淹死了,一个走一路,被火追着烧一路。

想到同样喜欢出宫溜达的承辉帝,贾琏忍不住一阵担心,于是做出了一个决定。

魏达很有耐心的等待贾琏的思考,终于见贾琏停下脚步时,轻轻的放下茶杯,看着贾琏。

“要不要去两江,暂时没法做决定,我需要与陛下当面好好谈谈。我这就给陛下写信,申请回京述职。”

贾琏只能对魏达这么说,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有限,所以不能尽言。

魏达惊讶之余并未深究,而是点点头道:“如此,咱家就在广州等着好了,有确定消息再回京。”

贾琏稍稍思索后对魏达道:“我若是魏公,一定会立刻回去,并且回京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陛下身边的龙禁尉狠狠的整顿一遍,所有人的底子都要查祖宗八代。但凡有任何疑点,都要踢走。”

魏达听了惊的站起道:“贾大人,莫要吓我。”

贾琏笑而不语,魏达道:“圣人在京城的护卫归裘公公负责,咱家这就写信,让他上点心。”

魏达这话算是把他的底子给暴露了,这人没啥太大的野心,不然这等在皇帝面前表现的事情,他肯定要赶回去的。当然也不排除裘世安势力太大了,魏达畏惧不敢插手皇帝的安保。

按照规则,贾琏无圣旨不得回京。所以要先写信,要求回京一趟,理由是述职。

只不过,不是简单的述职。

送走魏达之后,转身回头时,眼睛拉丝的宝钗等众女,都在眼巴巴的看着。

“啊,我怀念家里的大浴池了,先泡澡去去乏。”

贾琏丝毫不怂,几个月在外,那真是守身如玉,弹药有的是。

次日一早,一干下属在衙门里等着贾代总督出现,预想中的事情生了。来了个随从柱子,向众人通报。

“主人有话,休假三日。各位,请回吧。”

一干官员笑嘻嘻的自觉离开,出了巡抚衙门后,一群官员脸上的笑容消失,关系好的一起走,一边走一边议论。

“孙相中风,也不知道贾制台作何想?两广大好局面,离了制台,怕是要回归旧貌。”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