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为万世开太平(第2页)
在街头巷尾,读书人们聚集在一起讨论着这四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热情,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在一处驿站内,昨日因为得罪了卫伉和公孙贺忧心不已的魏相,则是郑重的将四句话抄写下来,恭敬的挂在床头,喃喃道:“此四句,便是吾辈读书人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霍光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天空,说道:“为往圣继绝学,吾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天子公开处罚卫伉和公孙贺,为读书人发声,有此明君,大汉可兴。”
街头巷尾,人们都在热烈讨论着。
无论是天下读书人还是普通民众,则是对天子刘据的做法表示支持和赞赏。
刘据惩处卫伉和公孙贺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远在赵国处理战后事宜的卫青处。
卫青此时正在营帐内与司马迁商议着善后之事,以及成立生产建设兵团的事宜,但是听到亲卫来报天子处罚卫伉和公孙贺的消息后,便脸色变幻,眉头紧锁。
卫青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卫伉和公孙贺做出这样的事,实在是辜负了天子的信任。我虽未参与其中,但也深感愧疚。”
司马迁皱着眉头,沉思片刻道:“天子此举是为了维护恩科的公平公正,也是为了让天下有才之士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卫伉和公孙贺的行为确实太过荒唐。”
卫青微微点头,说道:“卫伉和公孙贺一直以来都仗着家族的势力,在朝中肆意妄为。这次他们做出这样的事,确实应该受到惩处。只是我卫氏该如何自处,无颜面对天子啊。”
司马迁道:“卫王殿下,天子处罚卫伉和公孙贺其实并不是针对卫氏啊,陛下这是给其他人敲警钟呢,新政是他的底线,谁也不能触碰。”
卫青深吸一口气,说道:“我会尽快赶回长安,向天子请罪。卫伉和公孙贺的行为,我难辞其咎。我也会加强对家族成员的约束,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圣旨到!”
这时忽然有羽林卫快马赶到。
卫青和司马迁紧忙接旨。
想不到圣旨这么快就到了?
卫青更是心头困惑,也带着一丝惶恐,难道天子要像先帝一样对卫氏吗?他自问无愧于大汉,无愧于天子。
羽林卫很快宣旨完毕,然后又道:“天子口谕,如今叛乱初定,还需劳烦卫王继续在前线处理战后事宜和新政推进工作,司马迁即刻回京。”
两人呢很快接旨,卫青终于是长舒了一口气,天子不仅没有卸了他的兵权,还考虑到他想要回京请罪的想法,特意下口谕让他心安。
卫青感动的向长安方向深深一拜。
这时羽林卫又道:“禀卫王,卫伉此时正在赶来的路上,陛下交给您亲自处置。”
这是给足了自己面子啊!
卫青轻轻一叹,便道:“让他不必来这里了,跟着公孙贺一起去岭南吧,没有我的允许,不要回来!”
此时又有亲卫来报:“卫王殿下,有族老和数位王侯从长安快马加鞭赶来,说是要见您一面。”
“他们还有脸见本王?跟他们说不见!”
向来温和儒雅的卫青,此刻是动了震怒。
“卫王,救命啊!”
“卫王,你不能坐视不管啊!”
“天子如今兔死狗烹……”
外面顿时传来呼喊声。
卫青向亲卫摆了摆手,断然道:“全部赶走,另外对天子不敬者,无论是谁,当场格杀。”
卫士领命而去,留下卫青怒光凛然的看着赶来的族人、王侯被带走,眼中没有丝毫的怜悯!
“卫王殿下,这处罚是不是有些过了?宜春侯毕竟是卫氏中流砥柱,怕是有些不妥啊!”
司马迁担心的看着卫青。
卫青摇头道:“卫氏没了谁都能传承下去,但如果没有陛下的信任,顷刻消亡。”
卫青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脸色凝重。
“天子圣明仁义,但作为臣子的却不能没有分寸。这大汉,姓刘!”
司马迁也是唏嘘不已。
而卫青对于卫伉的处理方式,很快就传遍了大汉朝野,《长安晚报》也对此事进行刊载。
对于卫青坚决维护天子权威和大汉律法的言行,自然受到了所有百姓的认可,一时间刘据的威仪和卫青的忠心为国,得到了大汉百姓的认可。
不过在朝堂内,尤其是大汉的功勋王侯,则是从此事件里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
“天子杀鸡儆猴,警示所有功勋权贵的决心,不可谓不大。”
“看来我等以后要小心行事了,天子的意思就是不管你是谁,有多大功劳,都不要碰触他的底线。”
“当今天子的威仪,比之先帝初时更甚啊!”
“立刻吩咐族中子弟,切记小心行事……”
整个大汉功勋权贵的风向都变了,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回到解放前。
大汉境内甚至一度出现了功勋权贵行事低调,与百姓发生争执时主动认错的风气。
正向和谐社会的方向,稳中有序的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