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2页)
“这里好大。姑奶奶,门前的腊梅也很美。”
初三的那次会议,在我未睡醒的状态下就开始了。天刚蒙蒙亮,有个女侍给我穿戴整齐,还替我扎好发髻,从上而下一丝不苟。临走那会儿,绵水夫人对我说:“如果有人欺负你们,回来告诉我。”
谁会欺负我们?当时叔父牵着我,在皇城门口等候。
“待会儿,我要说什么。”
冬天的清晨,忍不住打了哈欠。
“你只要说自己看到的东西。其它的事情,我会处理。”
有内官过来引路,他替我把毛领子整理好,牵着我往里走。
原来皇城里,还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小河,越往里走河势越开阔,到了最宽阔处,竟然筑起一架廊桥。桥的一边,有一排屋子,大概十来尺高,从外部看,像大户人家的书斋。
叔父说,这就是前桥阁。
阁门前,走出一个蓄着山羊胡,穿褐色官服的男子。
“少全,好些年未见了。”
他们都认识叔父。
叔父带着我行了白衣见官的礼,还未礼毕,就被扶起来。我们被招呼进屋,我看到主屋入口悬挂了几张名牌,今天的值班表上,写的是娄柱尘。
娄柱尘的两眼有些充血,大概案牍劳累,看着比叔父年长几岁。可他并没有老态,似乎每道细纹都藏着心智,反而显得很精神。
叔父问:“听说元大人病了。”
娄柱尘叹道:“是啊,相爷年纪大了,身体也弱,如今不常来阁中。”
叔父点头,一会又说:“看来阁中一切事宜,都依靠娄大人协调。”
娄柱尘却谦和:“少全,我有几个本事呢?只是勉为其难,有苦难言。”
这时有几个官员过来点卯,又有人捧了几册公文进来。我发现新进的公文都是灰色封皮,而送出的就贴一道黄色封条。送出前桥阁就是廊桥,那些黄封的公文,会送到桥的另一端。
“桥的另一端是中殿,是陛下处理公务的地方。”
叔父在肯定我的猜测。果然,有几册的公文从廊桥送回,又添了一道红色封条,上面批注的不是复议就是驳回。
挺有趣的,我心想,帝国的中枢是这样运转的麽。可是这座前桥阁看起来太质朴,简直是毫不起眼。
这位娄柱尘,外观也和前桥阁一样简朴,旧的褐色棉袍,不修边幅。
“少全,本来我被琼华宫的重建弄得头疼,如今出了试航一事,倒让大伙儿的注意力分散了。”
娄柱尘手上持着一张日程单,“今日我们先磋商谈妥,初六那日,陛下会亲自聆听此案。”
叔父的注意力也有点分散。这时大厅整理了一下,桌椅案几给搬走了,屋子敞亮了不少。娄柱尘坐在正中,除了叔父,他身旁只带了一名随行主簿。
“哦?重修琼华宫,有什么难处麽?”
他有些疑问。
娄柱尘就说:“自然是财政的事情。这些年复兴重建,花了好些银钱。陛下一直为这事发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