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综武侠每个世界都会瞎百度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頁(第1页)

但她還是坐在馬車中,隨這姑娘回了家。

她坐在馬車上悠悠蕩蕩,足有十來天,才得以下了馬車,轉移到一處宅子。

那女子隨意給她安排了一個院子,便好似忘了她,再沒有找過她,但每日都有丫鬟送餐食,又有人伺候她沐浴,代真也把那女子拋到腦後,享受這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悠閒日子。

當日,張無忌贏盡六大派的高手,又藉機與武當眾人相認,正依依不捨之際,小昭沖了出來,問他,「公子,二小姐呢?」

一句話把張無忌從天堂踹下地獄。

他把光明頂幾乎找遍了,也沒有發現代真的蹤跡,後來,丐幫率兩個小幫派來明教撿漏,考慮到明教本就死傷慘重,不宜正面對敵,張無忌暫接教主之位,令明教上下進入密道避難,又一把火燒了餘下的屋舍。

密道中也沒有代真的蹤跡。

張無忌替幾位長輩療傷後,整日躲在房間裡思考。

這天,楊逍把自己寫的一本書給他送來,書中記錄著明教由來,使命,教義等,張無忌一邊看一邊讚嘆,楊左使真是學富五車啊。

明教源于波斯,本名摩尼教,明教的教義是懲惡揚善,度化世人,每當皇朝末年,皇帝昏庸,朝綱混亂,民不聊生時,明教都會起義造反。

即便是平時,明教也大多團結普通百姓,一旦他們受到統治階層的壓迫,明教便挺身而出,替天行道,因常與朝廷作對,明教中人常常行事隱秘,江湖中人對其知之甚少,便叫他們為「魔教」。

看到這裡,張無忌不由沉思,明教常常受到朝廷打擊,那麼現在呢?朝廷對他們的態度如何?有沒有打壓?

楊逍也正思考這個問題,「說來慚愧,自陽教主歸天以後,明教各人為了爭奪教主之位,早已四分五裂,光明右使不知所蹤,四大護教法王中紫衫龍王黛綺絲和金毛獅王謝遜亦失去蹤跡,五散人和蝠王常年不歸,白眉鷹王更是令立門,我們已許久沒有關注朝廷的消息了。」

「那麼,此次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事件,有沒有可能是朝廷在背後搗鬼?雖然許多事情都是成昆在背後煽風點火,但他一個人畢竟勢單力薄。」

張無忌的猜測不無道理,歷朝歷代,明教的最大敵人都只有一個,就是朝廷。

更別說大元統治者殘暴不仁,鬧的國內本就是民怨沸騰。

「若真有這個第三方,成昆背後真正的主謀,那必然是朝廷無疑,楊左使,吩咐下去,叫兄弟們注意著朝廷的動向。」

張無忌更想讓他們幫忙尋找代真,可他也知道,他作為一教之主,不能藉助教派力量做自己的私事。

他此時更想丟下這教主之位,親自去尋找代真蹤跡。

大火燒了兩日,為了照顧受傷的兄弟們,張無忌又帶著教眾在密道中呆了十來日,索性密道中水糧藥品充足。

待到他們打算從密道中出來時,光明頂地上的殘骸中還有敵人在搜刮掩埋的財物。

這日夜間,借著月光,張無忌帶著已經傷愈的弟兄們回到地上,從四個方向包抄過去,丐幫、巨鯨幫等一大半幫派在這十來日間已經6續下山,只余神拳幫等四五個小門派。

明教弟子高手眾多,這十來日又養精蓄銳,加之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帶來的憋屈還未散去,導致他們一出手便把敵人打的七零八落。

張無忌命人放走了那些願意投降的敵人,其餘的都死在明教弟子們手中了。

就在這一片廢墟中,白眉鷹王殷天正率部重歸明教。自此以後,天鷹教也是明教的一個分支了。

明教整頓完畢,各部教眾重返分壇,原本分裂的力量也都團結回總部,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

第18章

倚天情長

張無忌自覺教中事物已安頓妥當,這一日午間,便將楊逍、韋一笑等明教高手叫於一處,拱手道,「諸位明教英豪,六大派圍攻光明頂一事,至此已落下帷幕,小子自認寡恩薄義,無甚建功於明教,當日暫攝教主之位,實是形勢所迫,此時大敵已除,小子也可安心退位,還請諸位推舉賢才任教主。」

一聽這話,在場諸人面面相覷,周顛大聲叫道,「教主,光明頂一役,我明教幾被六大門派剷除,多仰賴明尊火聖與教主護佑,才得以喘息,你怎麼能說寡恩薄義這話呢,傳出去了,人家還道我們明教都是一群過河拆橋的小人呢。再者說了,在座的這些個人,但凡有一個能擔得起教主重任,我明教也不會這麼多年來四分五裂,被那六大門派打的跟狗一樣亂竄,這話不可再說了。」

周顛這話,說在了諸人的心坎上,布袋和尚說不得念了一聲阿彌陀佛,道,「教主,假使你不肯擔任教主之位,我明教又會回到過去眾人自相殘殺的老路去,難道那時,教主還要再回來救我們一次嗎?」

張無忌沉默半晌,道,「陽教主的遺書,你們也都見了,他要我義父金毛獅王謝遜暫代教主之位,之後若有人能尋回明教聖物聖火令,便可接任第三十四代教主之位。」

韋一笑急了,心想,「就算陽教主那麼安排了,咱們也不能認,教主之位何等尊貴,若是個鼠輩僥倖得了聖物,難不成我們也要聽他的號令?再說張教主德才兼備,武力高強,更在本教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正適合壓服這一窩子的『魔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