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第 136 章(第2页)
他慢悠悠道“不过听闻四公主在扬州做的事情,在下这心中还真有点忐忑。”
穆明珠当初在扬州一场大闹,连累相邻的两州,一个南徐州都督高阳死了,一个鄂州都督陈立下了牢狱、至今未有准确消息。
英王周鼎满不在乎道“怕她作甚”
又玩笑道“要怕,也不是你这个荆州都督怕,应该是近旁梁州、湘州的都督担心才是。”
他吃得满意了,掏出白手帕,擦了擦嘴边的酱汁,看了邓玦一眼,道“你有什么打算”
邓玦睫毛一动,望着玉盘上几乎透明的薄片鱼肉,曼声道“在下没志气,不敢掠其锋芒。听闻四公主殿下喜好貌美郎君,这一路也带了两位侍君同行。王爷您看,以在下的容貌,现下往四公主殿下跟前自荐枕席,还来得及吗”
他半是认真,半是玩笑。
英王周鼎放声大笑,手撑在案几上,压得案几都颤抖起来,笑到最后,口中道“哎唷,还是你讲的笑话有意思。本王总有大半年,不曾这般痛快笑过。”
邓玦轻声笑道“王爷以为在下是说笑话么便当是笑话吧。”
看似玩笑底下,邓玦其实仔细思量过。
雍州实土化的政令,朝廷邸报已经到了他府中数日。这一项政令,乍看只是整理户籍,但是涉及到分地确权,必然会有纷争冲突。尤其是雍州四郡中,划入了英王周鼎所在的南阳郡。南阳郡又素来多望族豪门。底下的事情可想而知。邓玦虽是将门之后,又为荆州都督,然而一旦夹在四公主殿下与英王周鼎之间,也是个极危险的境地。若是旁人来,倒也罢了。但是那四公主穆明珠曾在扬州大闹一场,有南徐州都督高阳与鄂州都督陈立的前车之鉴,邓玦这样的聪明人,怎能不未雨绸缪。
英王周鼎笑过之后,面色一沉,道“凭她什么四公主,八公主,跑到荆州地界来,就得先来看过我这当哥哥的。”
他看着邓玦,道“你跟陈立那等人不同。当初你父亲跟皇甫老将军、黄老将军齐名之时,陈立的父亲陈泰还跟在他们后面做部将呢。”
他略一沉吟,自认为到位地安慰道“虽然你是庶出,但你父亲并没有嫡出的儿子。在本王心中,你便是你父亲最好的儿子。从前你父亲教导本王骑射武艺,如今本王看你,便如自家的小兄弟一般。等那四公主来了,你也不用惧怕。朝廷派下来的差事,你该做就做。但若是那四公主刁难于你,或是打错了算盘,你也不用跟她客气。有本王照拂于你,你还怕什么”
邓玦垂眸沉默,半响举起酒杯,一饮而尽,轻声道“多谢王爷。”
英王周鼎豪爽一笑,道“你若真有心谢本王,下次还送鲜鱼来便是”
邓玦笑道“这是自然。”
说话间,目光下移,落在英王骨节过份粗大的手指骨节上,从前还可以说是习武所至,如今粗大到这样程度,多半是那“王者之疾”
所致。
一时酒足饭饱,英王周鼎倒在榻上睡去,酒酣打得震天响。
邓玦退下,独行出府,穿过园子时,正遇上王府次子周安。
周安亦是庶出,与邓玦年岁相近,私下交情不错,一见邓玦,立时跟上来,笑道“都督几时来的我竟一丝消息也不知。”
邓玦淡淡一挑眉,并不相信他“一丝消息也不知”
,口中轻声笑道“王爷睡下了。我闲来垂钓,顺江而上,不知不觉就入了南阳郡,索性便来拜会王爷。”
又问道“二郎君一向还好”
周安笑道“都督乘兴而来,有名士之风。”
又叹道“我没什么不好的。就是近来父王犯了王者之疾,世子约束父王饮食,府中总是闹得鸡犬不宁”
邓玦睫毛轻垂,掩下眸中思量,轻声道“哦竟有此事难怪我方才来时,见满殿狼藉。”
周安道“是啊。按说世子的心是好的,就是行事不得法子”
邓玦点头,附和道“如此行事,果真不该。”
周安闻言一喜,眼见将至府门,热切道“都督在南阳郡盘桓几日我私下里很想与都督一叙。”
邓玦笑道“我也想与二郎君多说说话”
他话锋一转,无限遗憾道“只是那四公主殿下已经到了南郡城外,还是朝廷的差事要紧。我得即刻赶回去迎公主殿下才是。”
“啊”
周安深感遗憾,却也无法阻拦。
邓玦又笑道“不过咱们都在荆州,以后再聚总有机会。二郎君留步,在下去了。”
周安望着邓玦上马远去的背影,皱眉不语,这是个他看不透、却不得不拉拢的人。他从未见有人能如邓玦一般,讨父王喜欢。
荆州州府南郡城外,驿舍前林间的小径上,穆明珠并不知道有位荆州都督已于马上奔驰一日,即将赶到她面前来。
皎洁的月亮忽然为乌云所笼罩,夜空中下起了朦胧的丝雨。
这样轻浅的雨是不需躲避的。
穆明珠合拢外裳,与萧渊边走边谈,轻声道“荆州的难处,其实并不在于英王。大家太把目光放在英王身上了”
而她之所以并不在意英王,是因为她清楚一年之后英王便会死于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