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欧阳修传原文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新五代史的编纂(第2页)

《十国志》编成之后,二人感觉到薛居正主编的《旧五代史》缺陷较多,所以准备合编正史《新五代史》,正史的要求自然要高得多,二人随后也陆续写成了一部分。随后因为范仲淹“结党”

一事,二人都被贬官,但是,到贬官之地后,围绕该书的编写,二人依然不断写信联系。欧阳修在景祐四年(1037)正月给尹洙的信中写道:“尽宜删削,存其大要,至如细小之事,虽有可纪,非干大体,自可存之小说,不足以累正史。”

(宋)欧阳修著,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下),外集卷十七。此处小说二字,非指今人所写的小说,而是宋代文人喜欢写的笔记小说。

信中欧阳修又和尹洙再次商议《新五代史》的体例问题,“不分五史,而通为纪传”

(宋)欧阳修著,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下),外集卷十七。,也即五个朝代的历史,统一以本纪和列传的体例书写。

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权知真定府(治今河北省正定市),尹洙知潞州(治今山西省长治市),两地相距不太远,欧阳修由于好久没有收到过尹洙的来信,也无法继续商议《新五代史》的撰写问题。

但是,后来尹洙单独写了一本《五代春秋》(宋)王之撰,吕友仁点校:《渑水燕谈录·卷六·文儒》,中华书局,1981年版。,只有四千多字,也即梁、唐、晋、汉、周各个皇帝的本纪,笔法非常简练。(宋)尹洙著,时国强校注:《尹洙集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19年版。而尹洙写了四千多字后,因为公使钱一事,再次被贬官,心情一直很压抑,庆历七年(1047)去世,年仅四十七岁。二人的合作终止。(三)欧阳修单独编纂《新五代史》

1。编纂过程。宝元元年(1038),欧阳修为乾德县县令时,翰林学士李淑向他索看《新五代史》的草稿,欧阳修以“编写刚刚开始,首尾颠倒,目录都还没有编排”

(宋)欧阳修著,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下),外集卷十八。等理由谢绝。当时《新五代史》的写作也确实处于这个阶段,李淑也不是他信得过的朋友。尤其自己尚处于贬官时期,更要小心从事。书中还有不少借古讽今的议论,传出去后,更容易给政敌留下靶子。更何况仁宗刚刚让他任乾德县县令,明显发出了他还有东山再起机会的信息。

欧阳修在编纂《新五代史》的过程中,还是不断与梅尧臣、刘敞等朋友及徐无党、王回等弟子就一些问题交换意见,听取众人的建议。

书稿初稿写好后,欧阳修认为肯定还需要认真地、反复地修改,因此只将书稿寄给蔡襄和梅尧臣二位好友看,希望他们看后能够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欧阳修编纂《新五代史》,主要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贬谪夷陵、滁州及母亲郑氏去世后守丧期间,五年多一点的时间。皇祐五年(1053)冬天,《新五代史》初稿七十四卷结稿,十八年的心血,初步结成正果。

直到欧阳修去世前,《新五代史》并没有彻底定稿。欧阳修去世半个月后,朝廷中的有识之士害怕书稿出现无法预计的差错,于是朝廷下诏让其家属将书稿上交朝廷,熙宁十年(1077)五月,刻板付梓,后藏于秘阁。

2。春秋笔法与微言大义。传世本《新五代史》,除了正文以外,还有不少注解。这些注解,本质上也是《新五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解的作者是谁,从南宋至今即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欧阳修在编写《新五代史》的过程中,生怕旁人不理解其书中的微言大义,亲自为之作注,阐发义例,托名弟子徐无党行于世。这种观点以清朝中期著名学者俞正燮为代表。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欧阳修和徐无党共同商议后所定,由徐无党执笔并署名,这种观点也为今日大多学者所接受。笔者通过对《新五代史》的多次仔细阅读和对相关史料的研究,也同意此种观点。

徐无党,宋婺州永康(今属浙江省永康市)人,仁宗皇祐年间进士及第,早年即跟随欧阳修学习写古文和诗词,欧阳修称赞他才华如水涌出山。

由于《新五代史》中经常使用“春秋笔法”

,所以有些地方需要对此做出注解。否则对五代历史和“春秋笔法”

不太熟悉的读者,很容易遇到阅读障碍。

为了让不熟悉《新五代史》的读者了解一下“春秋笔法”

的含义与特点,特举例说明。

正文:(乾化二年)六月,疾革,郢王友珪反。戊寅,皇帝崩。

注:反,自下而谋上,恶逆之大者也。……反非一朝一夕,不能得其日,故反者皆不日。

不书崩处,以异于得其终者……以不得其死,故不书葬。

朱温生于乱世,青少年时期就是十足的流氓,赌博、酗酒、淫乱,早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晚年,猜忌心达到极点,导致众叛亲离,在与晋的争夺中,屡屡失败,进而精神日益空虚,苦闷颓废。为了发泄胸中的郁闷,一面大肆屠杀,一面纵欲、发泄兽性。他的淫乱无耻,即使在古代的帝王中,也极其罕见。

河南尹、魏王张全义,为朱温稳定洛阳一带局势、征集军需做出很大贡献。一次朱温兵败以后,回到洛阳,住在张全义的会节园避暑。十几天的时间内,强迫张全义的妻子、女儿陪他睡觉。张全义的儿子们气愤难忍,要杀死朱温,被张全义制止(宋)欧阳修著,徐无党注:《新五代史》新点校本,卷四十五,《杂传第三十三》,第558页。。

朱温对于自己的儿媳妇们,也是一个也不放过,逐个淫乱。这些儿子们(不管是嫡子还是养子)也是无耻透顶,竟然把妻子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养子朱友文的妻子最受朱温宠爱,朱温于是准备将他立为皇储。亲子郢王朱友珪看在眼里,气在心头。乾化二年(912)六月,朱温兵败后回到汴梁,命悬一线,准备将朱友文招来,交代后事。朱友珪媳妇张氏知道后,派人告诉了远在洛阳的朱友珪。朱友珪买通朱温身边的禁军将校,杀死朱温,于洛阳称帝。又派同胞兄弟朱友贞赶赴汴梁,杀死朱友文。

因为是儿子朱友珪派兵杀了朱温,是以下犯上的行为,因此要给朱友珪加一个“反”

的罪名。

朱温不是正常死亡,所以不像写正常死亡的皇帝的历史,不写崩于哪个宫殿,也不写葬在什么地方。与此相反的可参考对于后周太祖的记载,记载了他于显德元年正月壬辰日“崩于滋德殿”

(宋)欧阳修著,徐无党注:《新五代史》新点校本,卷十一,《周本纪第十一》,第135页。。

显德六年六月癸巳日,周世宗去世后,癸卯,范质为大行皇帝山陵使,翰林学士窦俨为礼仪使,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秋七月丁未,户部尚书李涛为山陵副使,度支郎中卢亿为判官。……冬十一月壬寅,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皇陵位于郑州新郑市城北约18公里的郭店镇附近,由于周世宗一生俭朴,所以皇陵是全国廉政教育基地。。

由于周世宗去世时才三十九岁,所以去世之后,才开始花了近四个月修筑陵墓,十一月安葬。山陵使、礼仪使、卤簿使、顿递使等是负责陵墓修筑和安葬事物的各方面官员的称呼。从驾崩到安葬,每个环节都写得非常详细,这就是史书对正常死亡的皇帝后事的记录标准。

一个字或几个关键字的有无,都包含着“微言大义”

,这就是“春秋笔法”

3。议论。欧阳发在谈及父亲欧阳修编纂《新五代史》的编写体例时写道:“其于《五代史》,尤所留心,褒贬善恶,为法精密,发论必以‘呜呼’,曰‘此乱世之书也’。”

(宋)欧阳修著,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附录卷二,欧阳发《先公事迹》,第26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