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上朝(第2页)
崇祯素来多疑,历史上也有记载。
但无论如何,如今只是一个二十余岁的年轻人,竟养成这般性格。
想到此处,魏昶君眉头皱起。
初次见到魏昶君,崇祯眼底则是闪过诧异,同样也有几分震撼。
虽心底将此人视为山东重要棋子,十分重视,但之前对此人也只是听闻。
毕竟观卢象升等人便可知晓,文韬武略,多为年长之人。
却没想到魏昶君此人竟亦不过一二十余岁青年。
如今卓立朝堂,眼眸深邃,风姿气度,竟有压过朝堂众臣之感。
这一日,君臣初见!
双方眼眸一闪而逝,朝会正式开始。
“臣启奏,陕西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依旧持续不断,百姓伤亡过半,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各地官吏均上书请拨赈灾。。。。。。”
“若不加以制止,抑制天灾,只怕这些百姓遭遇流寇蛊惑,流贼事态愈演愈烈。”
“鞑子如今兵取旅顺,总兵官黄龙遭孔有德带领鞑子兵袭城,黄龙数战皆败,弹药俱尽,已为大明捐躯,游击将军李惟鸾焚其家小,力战而死。”
“新驻总兵沈世奎以黄龙部下尚可喜战之不力,檄其前往皮岛。”
“如今鞑子据守此地,兵锋难进。”
“臣启奏,川兵杨遇春追杀流贼,中伏而死,大败,土司马凤仪兵败候家庄,流贼势大,现趁势兵发伊阳,欲攻城而据。”
“臣奏,各省积亏盐课银三百二十万余两,四月迄今,解征未完。。。。。。”
崇祯六年是大明最后余晖之时,各地兵马官吏虽被党派把持严重,但朝廷还有一定威望权力。
之后流民义军势力愈发恢弘,竟有席卷天下之势,也让大明从最基础之地开始崩塌。
魏昶君冷眼看着,听着各地局势。
盐课亏空,朝中上下官吏,文臣武将恐怕都有插手,不过是假借其他名义罢了,想追回多是千难万难。
川兵土司虽仍听调遣,可临近东南之地,福州等地土司已多次挑衅官府。
鞑子再发兵马,取旅顺重地,大明东北一地局势愈发糜烂,尤以蒙古诸部归顺鞑子,势力愈大。
还有积累波及各地的陕西大旱,并太原府向四周蔓延疫症,以及小冰河时期每个冬日即将出现的雪灾。
届时必定是流民四起。
至于河南开始围剿的十三家流寇,如今亦是先后冲破防线,甚至有不少南渡黄河,川兵之败,才刚刚开始。
眼下大明便是一个空壳子。
没钱,朝中贪墨成风。
少器械,兵马羸弱。
天灾频频,粮食极度匮乏,无从镇灾。
恶性循环之下,大明还被拖入鞑子和流寇里应外合的绞肉场中,宛若垂垂老矣之人,腐气沉沉。
“臣奏,如今流贼李自成部自济南府向东,攻城掠地,如今正向登莱二府发兵!”
直到听到此处,崇祯紧皱眉头,方才略平片刻。
毕竟先前东昌府何其危险,魏昶君此人至,不过须臾,便已解围。
“天下匪乱,魏卿以为如何?”
全场静默,一众官吏神色各异,看向傲立青年。
这一刻,崇祯考校,君臣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