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想浑水摸鱼(第3页)
“遥想往昔,早有秦孝公嬴渠梁,图强改革,广纳天下英才,才后有之强秦,终促成始皇天下一统!”
“今夕,贼魏初建,曹孟德亦不拘一格用人才,才有了当今的雄魏力鼎汉、吴!”
“这足以说明,人才乃为强国之本!”
刘禅这话说完,众人当即若有所思起来。
道理是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懂的。
但是你不能站在所有士族对立面!
士族除了拥有金钱、土地外,最为珍视的便是独享知识。
知识即权利,权利即所有!
科举制于国可能是好事,能网罗更多的人才为皇上所用。
但这也意味着,朝廷要将更多的官职分给寒门与庶民。
这不就等于让他们把权利分出去了吗?
这和要士族的老命有什么区别?
众人越想越为刘禅忧心,于是纷纷抬手抱拳准备劝言。
但就在这个时候,刘禅再一次开了口。
“科举之制,乃是寻捡遗落民间之才,此举于国大利!”
“但士家之才,亦要倾力培养,那才是强汉的根本之基!”
话听到这,众人刚张开的嘴当即同时闭上了。
皇上这想通了?
等等,不对呀!
他还是要搞科举啊!
这矛盾不还是存在吗?
众人还在疑惑时,刘禅便开始讲解起了新式教育。
刘禅口中的新式教育,其实就是之前提过的唐朝人才培养机制,即中央官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和专学的选拔机制。
当众人听说,进入中央官学只能通过父辈的官职大小所决定;知道国子学的学生为国公或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听说太学的学生要为武官五品以上及郡县公(爵位)的子孙;晓得四门学的门槛是文武七品以上低级官员的子孙;以及八品以下低级官的儿子和擅长某一专科的庶人(平民)学者只能进律学、医学、算学等专科学校时,瞬间所有人脸上都洋溢出了惊喜神色。
原来皇上思虑得如此周全呀!
如此一番盘算下来,那些高等知识,不还是依旧掌握在士族手中!
如果当真是这样的话,那科举制与察举制也没太大区别嘛!
想到这里,众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去。
不,不是所有人都放了心,只有诸葛亮一人还在蹙眉。
因为他已经看破了刘禅的语言陷阱!
皇上这是在偷梁换柱,欲想浑水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