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跛铜镜踯躅心(第3页)
可以理解为其结合了《老子》和《礼记》中的思想,用来形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或生物繁多而茂盛的景象。在佛教中,这一词汇也常被用来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在现代汉语中,“众生芸芸”
则常被用来泛指大千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特别是众多的普通人。
人皇:人皇一般被理解为能够按照人性和道德规范来统治天下的君王,他们的统治能够使天地万物和谐共处。在中国历史上,有五位被尊称为人皇的君王,他们分别是黄帝、颛顼、尧、舜和禹。这五位君王都以德治天下、仁爱民众为宗旨,被后世人民称为“仁君”
。
而在一些传说中,人皇也被认为是远古部落的酋长,后来被神化,与天皇、地皇合称三皇。根据这种说法,天皇氏望获,地皇氏岳鉴,人皇氏恺胡洮,这三位是传说中的三皇。其中,天皇主气,地皇主德,人皇主生。】
-----------------------------
诗音不解刘清的话,问道:“师父,您在说什么?”
刘清摇了摇头道:“嗯,没什么,自语罢了。”
然后对着张智等拱手说道:“好了,大家继续走吧,在下还是在前带路好了,各位请。”
然后一行人再次往前走去。
待走到一幢红瓦小楼前,从里面传来阵阵古筝、笛音和鸣之声;张智拉着幽堇慢慢停了下来,他驻足倾听,而幽堇也好像从‘心灵’感应到什么,也是闭目倾听了起来。
“怎么了?”
董云和沈晨转头看张智兄妹二人停了下来,不解地问道。
刘清也听到了声音,驻足赞叹道:“这琴音、笛音,真是好听,还带些凄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听弹琴》。这两句诗以七弦琴为媒介,将音乐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琴声泠泠作响,如同清冷的风吹过松林,使人仿佛置身于幽深静谧的山林之中。诗人通过琴声传达出对古调的热爱与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当下世风日下的无奈与感慨。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出自唐代诗人李益的《春夜闻笛》。这句诗以寒山吹笛为背景,描绘出迁客在异乡听到笛声后产生的思乡之情。笛声悠扬,仿佛在呼唤春天的归来,但对于迁客来说,这却是他们无法回归故乡的无奈与哀愁。诗人通过笛声与迁客的泪水,表达了对离乡背井者的深切同情与理解。】
“师父,这声音。。。”
诗音也仔细听了听,周围看了看,然后面朝着一处地方说道:“是从那里传来的----‘醉朦胧’,什么地方?”
“‘醉朦胧’。。是。。”
刘清缓过神来说道,还没回答完,只见张智已经拉着幽堇往一处敞开、透着灯光的四扇门里走了进去。
“见痴道长,你。。”
刘清立即招手道,只是还没说完,就见他们二人已经没入光影,然后也只好快步追去。
诗音、何志奇见状也立即跟了上去。
“我们也去看看,这么好听的音乐,一定是个美妙的地方。”
董云立即拉着沈晨跟了上去。
张智拉着幽堇挑开门前的彩色珠帘,走了进来,映入眼帘的也是一个彩色装饰的大厅;只见其空间甚大,几根硕大赤柱支撑,柱上还有些烛火油灯,四面墙皆有字画,天花顶还有几盏水晶吊灯;地上则是很多红木桌椅,围成十几台,基本满是坐客,只有两三席空着;男女皆有,男子皆夜行锦衣,青老皆有,女子则全都年轻,个个浓妆艳抹、花枝招展;酒桌上,各色佳肴,美酒果品;他们皆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张智两人环视一圈,便把目光直视前方中央的一处舞台,台上是两名年轻女子,一青衣一红裙,一抚琴一吹笛。
【推杯换盏: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在饮酒场合中,人们互相敬酒、畅饮的热闹场面。它描绘了一种亲密无间的友情关系,以及人们在饮酒时的欢乐和融洽氛围。】
【谈笑风生:成语,形容人们谈话时兴致高昂,气氛热烈,说话既有风趣又富有内容,使人感到轻松愉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聚会、讨论或闲聊等场合中人们交流愉快、氛围融洽的情景。】
“哟,来客人了。”
一个穿着灰衣短打的男子站在墙角的酒桌边,看着门口方向说道。待他跑到张智二人面前,仔细打量了二人一番,带着三分嬉笑、七分惊异道:
“爷,您这是找乐子来了?咦,怎么还把夫人也带进来了?”
张智和幽堇则继续看着舞台方向,然后又在周围环视,二人似乎仔细寻找着什么,并未回答。
那男子又仔细看了看张智的打扮,由喜转怒:“看你穿着也不像有钱的爷,你们这是找人来了?我说,不是找乐子,就赶快出去,要不然我可不客气了。”
然后还没等驱赶之势开展,只见这两人身后又进来五名男女。
“见痴道长,幽堇姑娘,你们怎么进来这里了?”
刘清率先问道,他也猜测可能是由于二人也被这音乐吸引,但也知道他们二人并不知晓这里并不是歌舞坊、更非善地。
但张智两人仍然在用眼光寻找着什么,并未对刘清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