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骑兵三件套(第1页)
一亩地的收成就那么几十斤,一百多斤,最肥沃的土地也只不过二百多斤。
这种情况下,多种一亩地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希望,谁舍得浪费。
就算七国彼此征伐,在夺得城池之后也会迅速的稳定耕种。
“王相勿忧,若没有可以开垦的荒地,这两件农具就当缓解我大秦黔首耕种的压力。”
“真正提升粮食产量的,其实是一种特殊的施肥方法,虽然不能提升五成产量,但三成绰绰有余。”
王绾等人本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秦安此言一出,让他们心中又重新燃起了一丝希望,达不到五成,三成也行啊。
“当真?”
“当真,这个特殊的方法就是沤肥与堆肥。”
秦安知道,秦国之所以能最后一统中原,有一点不容忽略,那就是秦国对耕种的重视。
为了粮食,秦国上至丞相,下至小吏,在治理天下的时候,都秉承着一条核心观念,那就是‘耕作为上’,一切有可能影响耕作的事,诸如游士、商贾,都被打压禁止。
为此,秦国还专门设置了田官,在田官指导下,士伍黔首抛弃了刀耕火种的耕种方式,开始精耕细作。
秦国甚至把每种农作物应该播种的数量都写进了《仓律》,稻、麻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粟、麦每亩一斗,黍子、豆每亩三分之二斗……
尤其是在郑国渠修成之后,流经黄土高原的泾河之水,为关中平原带来了大量富含有机质的泥沙,让关中平原4万顷盐碱地,得到灌溉和改良。
《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如此,秦除蜀地之外,又得一粮仓。
它使得秦国有着远超六国的粮食储备,支撑着政哥发动一场又一场的灭国之战。
然而有着沃野之称的关中平原,一亩地粮食的产量也只有二百多斤,其他地方的产量可想而知。
究其原因,除了耕种的方法不对,种子不好,土地缺乏水利灌溉之外,那就是施肥的方法不对。
远在西周春秋时期,农人就发现以粪便施肥,可以缓解地力的疲乏,让庄稼长势更喜人。
可往后的几百年里,农人都是直接把粪肥扔进田地里面,无法发挥粪肥的真正作用。
直到唐宋时期,农人才懂得了沤肥与堆肥,华夏的粮食产量第一次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新鲜的粪便,亦或是干粪虽然有肥力,可终究有限,需要用一些手段,将它们的肥力彻底释放出来……放在厕溷的坑里沤烂是一种方法,堆在外面坑内放一段时间,也是一种方法。”
“这便是沤肥与堆肥,如此,我大秦的粮食产量足以提升三成。”
秦安一口气把沤肥与堆肥说完,看着眼前呼吸急促的众人,心里悬着的石头也算放下了。
好半天之后,杨端和才呢喃道:“想不到,让粮食增产的方法竟又落在了粪便的身上。”
众人对视一眼,脸上皆是笑意。
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于国于民都是天大的喜事。
粮食增产之后,朝廷便可以征收更多的税赋,无论是修建驰道,长城,宫殿,还是为征战百越筹备粮草,都会轻松很多。
“秦安。”
冯去疾开口问道:“老夫冯去疾,老夫问你,你说可为我大秦增加一种主粮,不知这主粮是何物?”
“回上卿,秦安所说这主粮,便是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