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赶海渔村直播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3章 肥大的鳗鱼(第2页)

“成了!”

赵文峰把网一拎,那条鳗鱼被牢牢网住,活蹦乱跳。他长舒了一口气,“今天真是大丰收!”

李明看着满满一桶的跳跳鱼、螃蟹、蛏子,还有这条肥大的鳗鱼,笑得合不拢嘴,“哥,今晚咱们这顿可是海鲜大餐啊!”

赵文峰拍拍他的肩,“赶紧回去准备吧,天都快黑了,咱们回去还能赶上一锅热乎的海鲜汤。”

三人带着满满的收获,踏着夕阳的余晖,兴冲冲地往家走去。

赵文峰笑着看了他一眼:“花蛤不少,但最值钱的还是老黄找到的那个大螺。这种货,放到城里水产市场,怎么也得好几百块钱。”

老黄闻言哈哈一笑,举起手中的战利品,一只硕大的海螺在阳光下散发着微微的光泽:“哎呀,运气,运气!不过赵哥,这片滩涂还真是宝地啊,下次咱们是不是可以分区域挖?”

赵文峰点点头,沉吟片刻后说道:“这次赶海大家都是凭着经验到处挖,结果好东西被偶然找到的居多。如果下次时间充裕,我带大家更细致地分工,每个人负责一小块,这样能保证滩涂的资源最大化。”

“赵哥说得对!”

李虎立刻附和,“不过赵哥,下次可别让我负责那些泥泞的地方,今天这双鞋算是报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还说呢,李虎,”

旁边的小梅笑着打趣,“你鞋子坏了还不是因为踩得太急,生怕别人的战利品比你多!”

李虎挠了挠头,装作不在意地说道:“嘿,这叫抓紧机会嘛。再说了,这次不是收获挺不错的嘛!”

小梅摇摇头,但脸上的笑意却没有减退。

“赵哥,你说说看,这片滩涂还有什么咱们没找到的?”

一个中年男人插话道,是村里的张叔。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拨拉着桶里的蛏子,似乎对接下来的探索充满了兴趣。

赵文峰稍稍想了想,回答道:“还有不少东西,像海参、螃蟹之类,甚至还有机会遇到八爪鱼。不过这些东西藏得深,得仔细观察水流、泥沙的纹路才容易找到。就拿今天老黄的海螺来说吧,之前那地方看着不起眼,但他一铲子下去,就捡了个漏。”

“那我下次一定得好好跟老黄学学!”

张叔笑呵呵地说道。

“可别!我这人全靠运气,真要让我教,你们估计更抓瞎。”

老黄摆摆手,表情有些夸张,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岸边的气氛越发热闹,大家一边洗手,一边聊着今天的收获。

“赵哥,我倒有个建议。”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小梅突然开口,她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认真,“咱们这些东西回去卖了当然是好事,但有没有想过,能不能自己留一部分,做成特色产品?”

赵文峰挑了挑眉:“特色产品?你说的是?”

“就比如今天挖到的蛏子、花蛤,还有张叔的泥螺。村里的老人不是会做腌制的那种嘛?如果我们能组织起来,把这些东西统一加工,再贴上标签卖,或许比直接送到市场划算得多。”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附和。

“对啊,这个主意不错!我家里以前就腌过泥螺,味道特别好,就是没想过拿出去卖。”

张叔说着,显得颇为兴奋。

“但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

赵文峰思索片刻后说道,“一是加工得有经验,二是得考虑卫生和保存问题。市场那边的要求很严格,稍有不慎就会赔了本钱。”

“赵哥,这还用你说!”

小梅毫不退缩,“但咱们村里人才多得是,这事儿只要大家齐心,肯定能成!”

“行,小梅,那这事儿就由你负责牵头,咱们先做个试验,看看效果如何。”

赵文峰爽快地答应了,话音刚落,又引得众人一片叫好声。

时间不知不觉过去,日头偏西,海风逐渐变凉。众人带着满满的战利品和更加丰富的计划,踏上了回村的路。

赵文峰回过头,发现那条跳跳鱼已经不安分了,拼命地甩尾巴,激起了一阵小水花。赵文峰赶紧用双手挡住鱼的逃路,“跑?没那么容易!”

张大壮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把桶往地上一放,“这么小一条鱼你也这么上心?”

“你懂啥,这鱼虽然小,可肉质鲜美,比咱们常见的鲈鱼还嫩。”

赵文峰眼疾手快,一个猛扑,双手终于把跳跳鱼扣住了。他得意地抬起手,手掌间那条跳跳鱼还在顽强地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