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锦城风月(第2页)
宦官正不知如何回答,韦庄先声答道:“回禀陛下,朝廷初定,国务繁多,老臣区区贱诞,未敢惊扰百官。老臣原本是个附庸风雅之人,知我蜀中太平繁盛,文人才子极多,于是设此宴席,相邀共乐一处。不想惊动陛下龙驾,思虑不周,死罪死罪。”
王建闻言大笑道:“原来是文人佳客之会,丞相知道,朕虽是军旅出身,也好诗词文章、歌舞箜篌,少有机会能与众位嘉宾齐聚一堂,今日原来有幸。”
众人闻言,都行礼答谢,王建叫起,随着韦庄三声击掌,侍者们捧出鲜果佳肴、珍馐玉浆。王建心情大好,一连将酒喝了三盏。有他打样,众人便不拘束,各自举杯欢饮起来。酒兴浓时,射覆投壶,击鼓传花,十分欢乐。等又过了数巡,人皆有些醉了,这时两厢琴瑟声渐起,有舞姬数十人走上堂来,个个身姿绰约,轻推水袖,慢捋罗衣,于人前起舞。正是:
南陌花红酒脂白,何期川中有凤来。
金翅委盘湍雪岭,一羽涤清四境埃。
未央移落蜀山坳,长乐坐卧玉轩怀。
西绝诸戎建天枢,东去万国隔江海。
阆中不闻腥与血,巴城销金掩兵灾。
东边姊女妆西镜,北处胡笳吹南台。
韦相府中朋满座,满座皆是唐时客。
霓虹裙下摇金履,玉罗裳里影徘徘。
王建数杯酒下肚,身体醺沉,醉眼惺忪之间,隐约见一身披艳丽华服的舞者,被花团簇拥着从人群中绽出,初时离得较远,看不真切,只知道她身上足有百种色彩,在烛火照耀下闪烁着熠熠星光。随着舞者步入中央,众人鸦雀无声,继而仿佛是恍然开悟了一般,开始聒噪起来,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尽管如此情形,众人的目光却自始至终离不开舞者分毫。
原来随着舞步迈动,衣袂飘摇时,方觉舞者一身所穿,并非丝锦织就,而是无数羽毛鳞次而成,随着舞步跃起粼粼彩光。
对于霓裳羽衣舞,人们听之者多,亲眼见到却少,因此多有惊讶,也不奇怪。何况这乐舞原是杨贵妃生平最得意之作,足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有幸亲目睹之,自然喜不自胜常。这当中最是痴醉的,无疑是王建本人。
“是郡主么。。。”
他喃喃自语,声音小到连斟酒的侍从都没有察觉。
恍惚间,王建眼前仿佛看见一座城,城楼下兵头滚动,乱马冲撞,城上一女子也穿着与今夜相同的羽衣,不顾脚下千军万马的嘶喊,兀自翩翩起舞。。。。。。
“你是谁?!”
王建腾地站起身,气冲冲地朝舞者质问道。他的语气严肃,霎时间驱净了酒宴的轻松气氛,众宾客赶忙敛襟危坐,都不出声。
韦庄觉得时机已到,便出来答道:“回陛下,这舞女是北方进贡来,包括她在内,共二十四人。”
王建愈加疑惑,追问道:“她怎么会有这身羽衣?会跳这支舞?”
韦庄刚要继续答话,却被一人从旁拦住,看了一眼,原是李鹗。
李鹗继而答话:“此番全是晋王的心意,这件霓裳羽衣,原是当年黄巢贼入长安时,仿贵妃故事,着宫廷工匠为其宠姬制作的,后来成为晋王府中的宝贝,这二十四名舞女,原本是天水郡主豢养,陪伴郡主跳舞消遣的,也是晋王亲准,着外臣为使,特送至蜀王驾前,请蜀王笑纳。”
王建眼见这女子无论外貌还是舞艺,竟果真与李萱有几番相像,心中激荡,又得知是李存勖为了两国交好特意前来送礼,当下十分满意。转天来,坐朝叫起,专门接见晋国使者,当着蜀国文武官员,许诺将与晋国永结盟好。
至于晋国送来的二十多名舞女,王建将其视为珍宝,不仅为此兴建舞榭歌台,并且网罗伶人,充斥其中,自安史之乱后大唐乐舞声沉溺百年,至此才为之一盛。甚至有人言道,五代十六国,典章文物承唐之遗风的,只有蜀国。
据说为了死后依旧能够与之为伴,王建还专门命人在王陵中篆刻了女伎石雕,后世称之为“二十四伎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