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农业明星阵容(第1页)
八月下旬,隆庆帝一道圣旨直达九边:一连擢升十几位边关要员进京。
其中,以宣府镇副节度使牛继武所受封赏最隆,授正二品武勋上护军,加京营副节度使、都指挥佥事。
一连十几位勋贵一脉嫡系升入京城中,一时间勋贵一脉势力迅速膨胀。
而后隆庆帝重点任用原指挥使麾下年轻将领进行位置顶替。
隆庆帝又从京中重新任命了副节度使督粮官下放。
看起来宣府、大同这仅剩的把持在勋贵手中的重镇并没有发生什么权利的变化。
而且勋贵一脉迎来一波大的升级,所以所有人也就默认了隆庆帝的动作。
因为在他们看来,上下依旧都是他们的人,就连现在顶替职位的年轻将领也是他们麾下的人。只空降一个副节度使督粮官有什么用呢?手下一个人都没有。
可他们忘记了一件事,往往年轻人才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以前没得远,只能和上司一条路走到底,现在隆庆帝加了他们的权利,又把路摆在了他们面前。
你的附庸以后还会是你的附庸吗?
不,是朕的。
……
京郊的一块农田中,庄稼长势喜人,小路上站着的却不是想象中的皮肤黝黑的老农,反而是几个看起来颇为白净的年轻人。
为首一人更是双手叉腰站在地头,活脱脱的纨绔子弟气质。
“长庚、子先、景瑜,你们三个先出来吧,忙活一上午了,待会再找也不迟啊!本王都要饿的吃人了!”
话音落下,稻田里钻出来三个弄的浑身泥泞的青年,其中一位三十五六岁的样子,另外一位三十左右。
最后一位自然就是薛虹了,原本白净的脸上弄的脏乱不堪,鬓角的散发也因为汗水贴在脖领上。
随着气候变化越发明显,粮食减产也越来越严重了。
宋应星一直想尝试培育一种对天气抗性强些的良种。
而薛虹恰好知道一些办法,但两人对于农业理论培育知识不是太够,所以去钦天监抓来了专业人士,徐光启。
华夏自古以来就有人工育良种的习惯。
甚至根据文献记载,粮食产量一直是在稳定上升的。这说明除了精耕细作外,粮种也一直在筛选进化。
三个人手里都拿着从太子那要来的,西洋进贡的放大镜。
宋应星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景瑜、子先你们谁找到雄性不育的稻种了吗?”
徐光启一屁股坐在田埂上:“景瑜啊,你说的这玩意真的存在吗?这几亩稻田咱们可快翻遍了。也没见到过啊!”
薛虹站直身子,单手捶了捶腰:“有是肯定会有的,那玩意我以前确实见过,只不过当时没当回事。”
徐光启点了点头,从地上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灰尘:“行啊!农乃国之根本,若是这样的大事轻而易举就能成,那咱们大明的百姓也不会挨饿这么多年了。”
宋应星也是雄心壮志:“就是,先辈们都能成,没道理咱们不行。先回去喝口水,吃顿饭,下午再来!”
徐光启一拍大腿:“反正咱们几个事也不多,就和它死磕!只要景瑜说的是真的,早晚能成!回去吃饭!”
几人踩着泥地上了小路,坐上马车就往京郊的庄子里去换衣服了。
见三人出来了,朱煇随手薅起一株稻穗叼在嘴里先钻进了马车。
马车里,薛虹三人双眼通红的靠在车厢上,一动不动。
朱煇踢了踢薛虹:“啥情况?”
“殿下别闹,一看一上午你眼睛也疼。”
拿放大镜看了一上午的稻子,薛虹三人现在感觉自已看啥都重影。
朱煇一边咀嚼着稻杆,一边吐槽:“我就说你们仨太心急吧?这事哪有一天办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