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有一个剑仙娘子类似的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节(第2页)

就在赵戎心算二人大约不出十句,清元子就会大溃而败时,这个下颚胡须很长的紫衣道士忽然抛出了一个让赵戎意想不到,而让林文若更是不敢想的论理……

结果,就是清元子反客为主,胜负彻底被颠覆了!

赵戎吐了一口气,觉得输的不亏,对面隐藏的后手确实厉害。

第二场清辩是“有无之辩”

“有无之辩”

是道家的经典命题,源于《道经》中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林文若持有“崇有论”

,清元子被动持有“贵无论”

林文若之所以选择它,除了是对清元子以往清谈的研究中,发现了他在此处的薄弱,最重要的还因为这方世界的“有无之辩”

发展到如今,最初被广泛崇尚的“无”

,已经被历代诸子发现了很多漏洞与矛盾。

“无”

在道家典籍中是“道”

,“有生于无,实生于虚”

最初被所有人认可,例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但是,却存在两个致命的矛盾。

第一,是一种简单却致命的思辩推论,如果说“有生于无”

,那么“无”

又是由什么产生的呢?

如此追问下去,势必会陷入无穷递进的逻辑困境而不能自拔。

第二,按照原有说法,“无”

在时间上先于“有”

,在空间上处于“有”

,它是“道”

,是一种绝对独立的虚无实体。

既然“无”

在“有”

先,“无”

是产生者,“有”

是被产生者,那么,“有”

是如何从“无”

中产生出来的?

同一个本源之“无”

又是如何产生出多种多样的物质实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