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崛起之时2(第2页)
蒋介石作为当时中国公认的领袖,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抗日,这是他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所以,蒋介石抗日的态度是真诚的。
蒋的态度是真诚的,可内心是忧虑的,中日之间的差距太大了,单说钢的年产量,在1937年,日本超200万吨,德国超1000万吨,苏联超1000万吨,美国更夸张,超2000万吨,国民政府不到10万吨。
国民政府手里就晚清留下的那点家底,武器装备几乎都要依靠进口,价格高昂,打一样少一样,日本有完整的军事工业体系,武器装备几乎自给自足,价格便宜,如果仅仅考虑军队,的确没有赢的希望。
最好的战略就是拖,延迟和日本决战的时间,等中国工业力量强那么一点,中日差距小那么一点,再进行决战,届时胜负难料。
蒋在那里百般惆怅,内心无比纠结,日军会给他这个机会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会啊,日军每个人都蠢蠢欲动,迫不及待想要搞事情,企图建功立业以便提升自家生活水平或者实现阶层跃升,他们考虑的不是干不干的问题,而是在哪里干的问题。
想把这个事情搞清楚,需要把时间往回拨一点。
坏人都喜欢欺负老实人,“九一八事变”
东北军不战而溃,给日本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开始自由的飞翔,在1933年初表示,热河也是“满洲国”
的领土,让东北军赶紧滚蛋,张学良怒了,表示不滚,劳资也是血性男儿,要和日本鬼子决一死战。
张还是太年轻了,以为领导一句话,下属就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可他不知道下属只尊敬有威信的领导,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中的软弱表现,已经让他威信扫地,手下的喽啰们已经不把他当回事了,张实施抵抗的话音还没有落地,手下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已经逃之夭夭,速度快到日本人都望尘莫及,直骂晦气。
这两件事情和蒋介石没有直接关系,但蒋作为全国领袖,负有领导责任,也遭到全国人民唾骂,无奈之下,蒋不得不从“剿共“百忙之中抽出点时间,安排何应钦到河北去和日本人打一打,当然,在此时蒋的心中,在没有彻底剿灭共产党之前,还不能和日本人全面摊牌,“打是手段,和是目的”
。
然后就在喜峰口、古北口等长城关隘打了起来,一共打了两个多月,非常血腥,西北的汉子们表现非常生猛,原冯玉祥的部下,29军宋哲元部,在喜峰口用砍刀砍死了几百个鬼子,威震全国。
再铁血的汉子也挡不住大炮和炸弹的攻击,长城抗战最终还是失败了,蒋介石本着“攘外必先安内”
的思路,安排何应钦签订了《何梅协定》,这个里面有一条规定,国民党中央军不能驻守北平和天津,但可以留下杂牌军驻守,日本人觉得29军就很好。
29军不是抗日的英雄部队吗?日本人为啥选择这么一支仇视大日本帝国皇军的部队驻守平津呢?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喜欢14年抗战往事请大家收藏:(
http:www。xiakezw。com"
target="
_blank"
class="
linkcontent"
>www。xiakezw。com)14年抗战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