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古代改变自己的名人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章 离间(第1页)

【因为你要收藩镇的精兵,人家就给你上交一批老弱病残,说这就是我们的精兵啊,你又能如何?】

【你派人下去查?哎,你敢查,五代第一战神李存勖的人头就是你的警示。】

【所以五代君主的办法就是你藩镇招募兵,那我也招募精兵,那大家一起来扩军,看看谁怕谁。】

【朝廷一边扩军,一边还不敢裁撤前朝遗留下来的老兵们,因为怕他们失去了生计,给皇帝再来个兵变,那乐子就大了。】

【所以五代的统治者就只能把这些士兵们养着惯着,当成祖宗伺候着,但这样一来会怎么样?】

【财政扛不住了呀,那就只能加税啊,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啊,一想,那我不如也去当兵算了。】

【于是就陷入了这么一个死循环。】

……

大汉。武帝时期

暗室之中,司马迁斟酌字句,良久才动笔,生怕有所疏漏而引发后人误解。

一句文字写完,或许是举毛笔太久,手腕有些酸累,遂将毛笔放到笔山之上。

看向窗外一眼,想要透口气,却看到天幕所说皇帝与藩镇军备竞赛,将财政压力全部压到百姓身上,百姓苦不堪言,只得也去当兵。

不禁悲叹:“国虽大,好战必亡,五代之乱,更甚汉武也。”

言罢,司马迁心生悲愤,天下百姓何其无辜,刘彻真乃桀纣一样的暴君。我必须留下些什么,用来警示不后人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此行害民,暴政误国啊!

司马迁遂重新执笔,又掏出一卷新的竹简,在写下《平准书》三字,心情沉重的写下一排隽永隶书。

“海内虚耗,户口减半,入物之税,比三十倍……于是天子乃始拊循百姓,振乏救困,假贷贫民,郡国所被灾甚者,无出租赋……”

……

明朝。太宗时期

自从第三次北伐无功而还,朱棣便心心念念第四次北伐。

“父皇,儿臣斗胆进言,如今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困苦,若再兴兵戈,只怕会雪上加霜啊!”

乾清宫内,朱高炽言辞恳切,眼中满是忧虑。

朱棣闻言眉头紧锁,似有心虚,又似是偏执,望向窗外的天幕,好像在寻找着什么。

“朕意已决,鞑靼屡犯边境,若不严惩,我大明国威何在?你身为太子,应当明白朕的苦心。”

“可是,父皇,您看看这天幕上的景象。”

朱高炽急了,他指了指天幕,只见天幕上正播放着五代时期,各路藩镇因穷兵黩武而导致快速改朝换代的惨烈画面。

“那些藩镇就是因为过于依赖武力,才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啊!我大明岂能重蹈覆辙?”

朱棣冷哼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屑。

“哼,五代是五代,大明是大明!他们是因为内乱不断,藩镇割据,才导致国家灭亡。而我大明乃是天下共主,岂能让那些鞑靼宵小之辈欺辱?

朕这次北伐,不仅要彰显我大明的威严,更是要为我大明子孙后代扫清障碍,也是为你的将来留下盛世根基啊!太子怎么就不懂为父的心意呢?”

朱高炽闻言,心中一紧,他深知父皇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情,很难再改变。

但他还是忍不住再次劝说道:“可是,父皇,百姓的生活已经够艰难了。若再兴兵戈,只怕会激起民变啊!”

朱棣转过身来,目光如炬地盯着朱高炽。

“百姓?哼,百姓需要的是安宁稳定的日子。只有将这些鞑靼宵小彻底灭杀,才能让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你身为太子,应当明白这个道理!”

朱高炽还想再劝,但看着朱棣那坚定的眼神,他知道自己的话已经无济于事。

他只能默默地低下头,心中暗自叹息,希望这次北伐可以毕其功于一役吧。

北伐蒙古已经成为父皇心中的梦魇,若不能彻底消灭鞑虏,父皇恐怕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

【但赵匡胤就很聪明了,大家注意听了,划重点了,看看赵匡胤是怎么破这个死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