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第1页)
少时天亮,西华门开了旁侧一道券门。在门外候着的人立时下马的下马,下轿的下轿,从那券门中鱼贯而入。
石咏无人带领,便决定先在外面候着。就在他被寒风吹得瑟瑟发颤的时候,一回头,正见到王主事踱着方步,来到自己面前,冲他点点头:“来吧!”
入宫之人,要么身穿补服,要么挂着腰牌,王主事带着石咏过去那道券门,王主事自管对守门的侍卫说了几句什么,然后指指石咏。
石咏却有些心不在焉。清晨寒风呼啸,卷入那券门门洞之中便嗡嗡作响,券门门洞一时便似在呜咽,又似在诉说。石咏曾一度凝神去听,片刻后立即省过来:这西华门又不是什么文物,哪里能够说话,自己可千万别魔怔了。
他听见王主事提了一嘴“十六阿哥”
,守宫门的侍卫则转头看看石咏,终于点了头,一扬手,命石咏进去。
“快走吧!”
王主事神情始终淡淡的,叫上石咏,往西华门内进去。石咏走进西华门,过了好久,似乎依旧能听见券门在身后呜咽。
一进西华门,王主事就加快了脚步,低着头匆匆而行,一副赶着上班打卡的模样。石咏跟在他身后,几乎要一路小跑才能跟上。
两人一道,从武英殿殿前绕过,沿着宫中道路一直向北,直至养心门。转过养心门内照壁,绕过正殿,从配殿进入。这里便是养心殿造办处了。
内务府造办处,是清代专事制造皇家御制用品的作坊。康熙年间,造办处的地点原本就设在养心殿,因此也叫养心殿造办处。这里负责生产、修缮、收藏各种御用品,除此之外,造办处还兼有各处宫室的装修陈设、贡品收发等职能。1
石咏作为后世之人,对这养心殿再熟悉不过,“三希堂”
之名如雷贯耳,然而眼前的这一切,却还都不是后世人们见到的那个样子。现在的养心殿,还只是一座简朴至极的宫苑,因此才会被当做作坊使用。
王主事带着石咏,进了东配殿一间小小的屋子。石咏这才有机会请教王主事的名姓与履历。
这位内务府正六品的主事叫王乐水,直隶人士,汉军镶黄旗,已经在内务府当差当了十来年了。石咏这回被点了七品的笔帖式,就在王主事手下做事。今天之前,王主事已经将他的腰牌、官袍、补子都事先准备了,就堆在这小屋里。
石咏一听说是笔帖式,他就颇不好意思地说:“那个,我满语……那个,国语,不大行……”
王乐水蓄着一小撮短须,听见这话短须立即抖了抖,抬眼盯着石咏,飞快地问:“汉字呢,认字不?能写不?会算不?算盘会打不?……”
连珠炮似的问了一堆,石咏都不知该从何答起,只能连连点头:“会……这个,也会……”
王乐水一直盯着石咏,还未等他应完,突然叹了口气,直接说:“唉,真是麻烦!”
他只甩下一句:“你现在这儿看上两天,看看旁人都是怎么做事的,其他的再说吧!”
说完,王乐水掉脸就走了。
石咏将母亲给他的皮帽子从怀里掏出来,放在屋里的柜子上,心里莫名感到一阵轻松——
竟然还有自由参观时间!
养心殿造办处,听着这个名儿,石咏的耳朵都快磨出老茧来了。可此前他做梦也没想到,竟然能有机会,好好看看这个人才荟萃,制造、研发出无数古代工艺美术精品的大作坊。
养心殿造办处的范围,不止在养心殿宫苑内。因近来宫中所需激增,内务府索性将慈宁宫西面的茶饭房也改成了作坊。据石咏目测,至少有四五百号人集中在这一片不算大的地界之内,各司其职,各有产出。
不少皇家工艺用品的作坊就直接设在这里,如玉雕、金器,甚至一些竹木材质的家具用品与摆件。这里产出的成品都有“内造”
印记,多半留在宫中使用,也偶有赐给皇公贵戚,乃至文武重臣的。
也有好些是由养心殿造办处拟定规制,或是设计研发之后,再送出宫交由指定作坊生产的,如官用瓷器、亲王的制式袍服、官员的补子等等。
甚至宫中为皇家成员绘制肖像的画师也在此“办公”
,石咏就亲眼见到了两三名金发碧眼的西洋画师,正在聚精会神地完善他们为康熙皇帝所绘制的“行乐图”
。
石咏一圈还未转完,已经到了午时。工匠与官员们纷纷放下手头的活计,各自匆匆地享用送来的饭菜。石咏回到养心殿东配殿,见到王乐水已经坐在屋内开始吃午饭。
“坐!”
工作使人快乐,王乐水忙活了一早上之后,似乎心情终于好了很多,竟然指点石咏,让他坐在自己对面用饭。
石咏打开面前竹制的“饭盒”
,一瞅里面,见伙食标准还不错,有肉有菜,白米饭则撑满了大半个饭盒。这饭食最大的缺陷就是温度太低,石咏掂掂,觉得和后世冰箱里刚拿出来的差不了多少,再尝一口,只觉得肉老菜咸——
这世上,工作餐大概都是这个样子,好让大家吃完了赶紧去工作!
石咏心中这样想着,匆匆扒饭,有些不知其味地将冷饭冷菜都扒进肚腹中。王乐水见对面的年轻小伙子吃饭吃得这么香,忍不住也多吃了两筷子,对石咏的印象稍稍转好了些。
下午王乐水又自管自去忙,石咏回到自由参观时间。
他也意识到不能再像上午一样到处随便乱看了,自己既然被点了笔帖式,就得想办法去看看旁的笔帖式都是怎么干活儿的。